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9-09浏览次数:75

(学科或专业代码:0501
 
 
一、学科概况与学科范围
“中国语言文学”即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学,指中国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所属各学科方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既植根于中国语言文学的优秀传统,也借鉴世界各国语言文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正确把握中国语言文学自身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并加深对世界各民族语言文学的认识。
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之一,也是学校传统的优势学科,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京师大学堂“中国文学门”。1942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搬迁至兰州后,黎锦熙、何士骥、谭戒甫、易君左、罗根泽、于赓虞、尤炳圻、焦菊隐、李辰冬、王汝弼、李嘉言、张舜徽、丁易、赵荫棠、徐褐夫、杨伯峻、郑文、匡扶、彭铎、郭晋稀、唐祈、陈涌、吴福熙、李鼎文、叶萌、支克坚、孙克恒等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先后任教,从事研究生培养和教育工作。
我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培养始于1945年黎锦熙主持下的国文系硕士研究生专修班,1949年后因故停止招生。1981年,我国重新恢复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中国古典文学和汉语史专业在全国获得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获得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建立,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被批准为甘肃省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一级学科现设置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八个二级学科。本学科目前设置博士生招生方向的二级学科为:
1、文艺学:主要研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给文学创作以理论指导。文艺学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思潮、中国古代文论、外国文论等。
2、中国古典文献学:是对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以及域外汉籍进行整理、研究和利用的专门学科,包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典藏学、古籍整理、文献文化史以及古籍数字化研究等内容。
3、中国古代文学:以中国古代文学及其发展的历史为研究对象,包括历代作家作品、各种文学体裁的演变、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各个时期文学的传承关系、文学与其他历史文化现象的关系等。近代文学也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国现当代文学: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及其发展的历史为研究对象,包括现当代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与社会转型、文学与意识形态、文学与外来文化、文学与大众传媒等问题。
二、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生全面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充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并能开展独立、深入、富有创新意义的学术研究工作,在某一学术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者应是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或相近学科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也能适应其他相关领域的工作。
1、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语言知识和能力
了解和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熟悉相关的学科,学术视野开阔。关注各类不同的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并将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传统的研究方法与国内外前沿研究方法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考察相结合。具有世界眼光,积极关注当今世界的语言、文化、社会动态,把握各国相关学科的总体发展趋势,能与外国学术界交流,至少有一门外国语能达到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水平。
2、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学术素质和学术道德
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历史与现状有充分了解,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有深刻理解,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高远的学术理想和学者的社会责任感。能够积极关注中国语言文学的历史和现状,将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与当前中国的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
掌握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学术伦理等方面的知识,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恪守学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本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论文署名、文献引用、学术成果、学术批评、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严于自律,杜绝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
3、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具备高度自觉的学习意识及很强的学习能力,系统阅读和掌握的中国语言文学的有关文献资料,并根据研究的需要,将视野拓展到相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准确、敏锐地把握和发现本学科的重点和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慎思明辨,刻苦钻研。
2)学术鉴别能力:密切关注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前沿动向,具备较强的学术甄别意识和判断能力,能在尊重学术伦理、学术规范和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取舍,精要地吸收真正能推进中国语言文学发展、推进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从而提高学术素养,扩大研究视野,开展前沿性、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工作。
3)科学研究能力: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指导,发现和提出具有学术价值和意义的研究问题或课题。立足于中国语言文学的事实,根据研究的需要,融会贯通所研究方向的各分支领域,综合利用、积极吸收其他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4)学术创新能力:全面了解和把握中国语言文学的历史与现状,注重在国际视角和多元化文化背景中展开对中国语言文学的研究,努力借鉴当代最新理论和前沿研究成果,深入学科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从中发现既有研究价值、又有创新意义的学术问题。在学术研究中要做到:既探究历史,也关注当下;既立足本土,也面向世界;既有理论上的创新,也积极投入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5)学术交流能力
具备较强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同时能熟练运用至少一门外语,注意收集和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学术资源和学术信息,积极地了解其他民族、其他国家语言文学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及时把握海外汉学的最新动向和研究成果,有效地吸收其他国家民族对中国语言文学的研究成果,拓展学术视野,在交流中增强学术研究能力。
三、学习年限与应修学分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生实行弹性学制,其中全日制博士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可在36年内毕业,在职博士生的基本学制为4年,可在46年内毕业,在规定的基本学制内原则上不允许提前毕业。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生必须修满21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5学分,实践环节6学分;公共课7学分,专业课14学分。
课程设置与考核方式(具体见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理论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三种类型,除完成申请学位所需的学位课外,其他课程可根据课程设置和学习需求进行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生的考核方式灵活多样,课程学习可采用小论文、文献评述等方式;学术活动的考核注重对参与过程的考察,博士生在每次学术报告等活动结束后的一周时间内向导师提交不少于1000字的参加报告。
五、培养方式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生的培养方式应当多样化,注重灵活性,充分显示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以学生讨论为主,辅之以教师讲授。每门课程由教师指定需要精读的专业书籍,学生通过自学列出讨论提纲,任课教师组织讨论并进行点评或总结。
自主学习。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针对专业范围内某一问题而进行专门学习,通过搜集专业资料、研究相关理论和做好读书笔记等方式养成问题意识,定期向导师提交读书笔记。
学术活动。参加学术前沿问题学术报告,掌握最新学术动态,学习期间参加不少于10次学术报告,出席1次学术会议,申报1次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每学期为硕士研究生做1次学术报告。
六、学位论文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应是对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重要问题的专题研究。要求在广泛调查研究中国语言文学事实、阅读古今中外相关文献资料、掌握所选论题的已有研究成果和前沿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和基本研究计划,通过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后才能进入写作阶段,撰写时间不能少于一年。
1、选题与综述要求
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体现较为宽广的学术视野,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基础研究或实际应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启示和学术价值。综述应在充分调查和阅读相关领域重要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规范撰写,应包括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论文结构,以及本研究对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乃至对中国文化建设以及社会进步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等。
2、规范性要求
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独立完成,做到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学术观点的统一,论点明,思路清晰,内容完整,结构合理,文字流畅,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准。在书写格式上,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应依次包括下述几部分:封面、版权声明、题目、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序言、正文、结论、注释、附录、参考文献、索引、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说明(导师和作者本人均需签名)以及封底。
3、成果创新性要求
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应以独立思考和自主研究为基础,应能体现作者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语言、文学、文献知识,体现作者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论文或能发掘出本学科所属各个领域内新的资料,作出新的阐释,具有重要的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或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较前人有所推进、有所深化、有所提升。
学习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至少有一篇与学位论文直接相关。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专业名称:中国语言文学                                专业代码:0501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学时
总学
时数
任课教师
姓名及职称
是否
学位课
考核
方式
 
 
 
 
公共课
D0011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2
36
2
政法学院
考试
D0011002
第一外国语
一、二
4
144
4
外语学院
考试
理论
D0012001
学术规范与学术方法导论
3
54
3
赵逵夫教授
小论文
D0012002
文字音韵训诂学
3
54
3
周玉秀教授
小论文
D0012003
中国现当代文艺思潮
3
54
3
郭国昌教授
小论文
专业课
D0013001
诗赋流变
3
54
3
赵逵夫教授
文献评述或小论文
D0013002
先秦诗传文研究
3
54
3
韩高年教授
文献评述
或小论文
D0013003
唐宋诗词研究
3
54
3
待定
文献评述
或小论文
D0013004
元明清戏曲研究
3
54
3
待定
文献评述
或小论文
D0013005
清代文学与文化
3
54
3
  兵教授
文献评述
或小论文
D0013006
古典文献理论与方法
3
54
3
伏俊琏教授
文献评述
或小论文
D0013007
目录学
3
54
3
郝润华教授
文献评述
或小论文
D0013008
现代文学史料与方法
3
54
3
郭国昌教授
文献评述或小论文
D0013010
中西文论专题
3
54
3
  伟教授
小论文或
文献评述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D0010001
马克思主义经典
著作选读
1
18
1
政法学院
考查
D0010002
第二外国语
4
72
2
外语学院
考查
 
专业选修课
D0014001
《诗经》《楚辞》研究
2
36
2
赵逵夫教授
文献评述
D0014002
出土文献与古代文学研究
2
36
2
韩高年教授
文献评述
D0014003
先秦两汉文研究
2
36
2
伏俊琏教授
文献评述
D0014004
唐宋文学文献
2
36
2
郝润华教授
文献评述
D0014005
中西美学专题
2
36
2
  伟教授
文献评述
D0015001
出席学术会议1次、申报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次,1学分
每学期为硕士生做1次学术报告,每次向导师提交报告大纲,1学分
参加不少于10次学术报告,每次向导师提交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报告,1学分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安排在第2学年进行,可多次开题,2学分
全日制博士生必须进行教学实践,安排在第4学期进行,1学分
总学分
21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