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秘书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行政管理学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行政管理学是秘书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工具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行政管理学的学习和训练,掌握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通过行政管理学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认识行政问题、分析行政问题、解决行政问题的能力。通过行政管理学的学习和训练,了解国内外行政管理实践状况,为从事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材为夏书章,《行政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4版。主要涉及行政管理学的体系结构,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行政管理的体制与工作原则,行政管理活动的运行机制、程序、技术和方法,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行政效率,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行政机关的结构、层次与幅度,行政管理的主要手段,行政工作人员的管理,行政领导的结构、素质、活动,行政咨询、决策、执行、监督,行政信息管理等。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总教学时数为72学时。
序号 | 内 容 | 学时 |
1 | 第一章 导论 | 4 |
2 | 第一节 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 | 1 |
3 | 第二节 行政管理学在中国 | 1 |
4 | 第三节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 | 2 |
5 | 第二章 行政环境 | 6 |
6 | 第一节 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 | 1 |
7 | 第二节 经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 1 |
8 | 第三节 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 2 |
9 | 第四节 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 | 1 |
10 | 第五节 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 1 |
11 | 第三章 行政职能 | 4 |
12 | 第一节 行政职能概述 | 1 |
13 | 第二节 西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 | 1 |
14 | 第三节 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 2 |
15 | 第四章 行政职能 | 2 |
16 | 第一节 行政组织概述 | 0.5 |
17 | 第二节 行政组织理论 | 0.5 |
18 | 第三节 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 | 1 |
19 | 第五章 行政领导 | 6 |
20 | 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 | 0.5 |
21 | 第二节 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 | 1.5 |
22 | 第三节 行政领导制度 | 1 |
23 | 第四节 行政领导的方法、方式和艺术 | 1 |
24 | 第五节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 | 1 |
25 | 第六节 公共领导:行政领导的发展趋向 | 1 |
26 | 第六章 人事行政 | 4 |
27 | 第一节 人事管理、人事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 | 2 |
28 |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 | 1 |
29 | 第三节 当代人事行政的变革 | 1 |
30 | 第七章 公共预算 | 4 |
31 | 第一节 公共预算概述 | 0.5 |
32 | 第二节 我国的预算改革 | 1.5 |
33 | 第三节 我国预算过程中预算的参与者、职能与预算周期 | 1 |
34 | 第四节 预算编制与审批 | 1 |
35 | 第八章 行政信息 | 4 |
36 | 第一节 行政信息概述 | 0.5 |
37 | 第二节 行政信息管理的内容 | 1.5 |
38 | 第三节 行政信息开发利用 | 2 |
39 | 第九章 政策过程与政策分析方法 | 4 |
40 | 第一节 政策过程 | 2 |
41 | 第二节 政策分析的方法 | 2 |
42 | 第十章 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 | 4 |
43 | 第一节 政府公共关系 | 2 |
44 | 第二节 行政沟通 | 1 |
45 | 第三节 行政协调 | 1 |
46 | 第十一章 行政伦理 | 4 |
47 | 第一节 行政伦理概述 | 0.5 |
48 | 第二节 行政伦理的结构与内容:组织伦理与个体伦理 | 1.5 |
49 | 第三节 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责任及其履行 | 1 |
50 | 第四节 当代中国行政伦理:规范建构与行为约束 | 1 |
51 | 第十二章 行政法治 | 4 |
52 | 第一节 行政法治概述 | 2 |
53 | 第二节 行政立法 | 1 |
54 | 第三节 我国行政管理的法治化 | 1 |
55 | 第十三章 行政监督 | 2 |
56 | 第一节 行政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 | 1 |
57 | 第二节 行政监督体系 | 0.5 |
58 | 第三节 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完善 | 0.5 |
59 | 第十四章 公共危机管理 | 4 |
60 | 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 1 |
61 | 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 | 1 |
62 | 第三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 | 2 |
63 | 第十五章 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 | 4 |
64 | 第一节 办公室工作的性质与任务 | 1 |
65 | 第二节 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 1 |
66 | 第三节 后勤管理的重要意义与主要内容 | 1 |
67 | 第四节 后勤管理体制改革 | 1 |
68 | 第十六章 政府绩效管理 | 6 |
69 | 第一节 政府绩效管理概述 | 0.5 |
70 | 第二节 政府部门绩效计划与实施 | 1.5 |
71 | 第三节 政府部门绩效考核 | 1 |
72 | 第四节 政府部门绩效反馈与改进 | 1 |
73 | 第五节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实践 | 2 |
74 | 第十七章 行政改革与发展 | 6 |
75 | 第一节 行政改革概述 | 2 |
76 | 第二节 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 | 1 |
77 |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 | 3 |
| 合计 | 72 |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是讲授与案例教学为主要方式。教学中要求主题明确,围绕主题把内容层层展开,要把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讲述得比较具体生动,做到深入浅出,重点突出,难点有突破。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并且始终强调以内容为重,方法灵活。练习题由任课教师安排设置,每学期不得少于4次。
考试目的:考查学生行政管理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检测学生运用行政管理学基础知识分析处理一般行政管理现象的能力。考试要求:将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相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综合考评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二、本文
第一章 导论
教学要点:
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以及内容整体框架。行政学产生、发展的过程与规律,以及学科的特点等。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在中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学
考核要求:
掌握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及学科特点;了解行政学产生发展至今各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想观点,以及该学科发展的现代趋势;明确学习行政管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行政环境
教学要点:
学习本章要重点掌握行政环境的含义;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辩证关系。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行政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分析;济和政治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文化、民族和宗教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考核要求:
掌握行政环境相关条件;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的辩证关系。
第三章 行政职能
教学要点:
行政职能的构成,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与方向。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行政职能概述;方国家行政职能的演变;转轨时期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
考核要求:
了解行政职能理论的产生、发展;掌握行政职能的构成;了解行政职能的系统特征;掌握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与方向。
第四章 行政组织
教学要点:
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行政组织纵向与横向结构;国内外行政组织改革状况。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行政组织概述; 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的编制管理。
考核要求:
了解行政组织的含义、特征与构成要素;握行政组织纵向与横向结构;掌握国内外行政组织改革状况。
第五章 行政领导
教学要点:
学习本章重点掌握行政领导的含义;行政领导素质与结构。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行政领导概述;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 行政领导制度;行政领导的方法、方式和艺术;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行政领导的发展趋向。
考核要求:
理解行政领导者职、权、责的统一;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做一位现代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群体结构的合理形式。
第六章 人事行政
教学要点:
本章重点掌握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人事管理、人事行政和人力资源管理; 国家公务员制度;当代人事行政的变革;当代西方国家人事行政的变革;中国人事行政的变革。
考核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人事行政的概念、功能、基本原则及现代人事行政的发展趋势;了解西方公务员制度和中国公务员制度各自的产生及特点;掌握现代人事行政的基本机制及相应制度,明确国家公务员制度是现代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
第七章 公共预算
教学要点:
掌握公共预算和公共决算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熟悉公共预算管理和决算管理。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公共预算含义、功能、目标。我国的预算改革;我国预算过程中预算的参与者、职能与预算周期;预算编制与审批;预算执行及我国预算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政府决算的主要内容和编制程序、方法。
考核要求:
公共预算的目标;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原则;政府决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第八章 行政信息
教学要点:
本章重点掌握行政信息的含义;我国行政信息系统的完善。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行政信息的内涵;行政信息管理的内容;行政信息分级分类、公开、交换共享;行政信息开发利用。
考核要求:
掌握行政信息的特征;信息管理的相关内容;行政信息系统。
第九章 政策过程与政策分析方法
教学要点:
政策过程;政策分析。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政策过程包括政策议程建立,政策方案形成,政策决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分析的方法,如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专门的分析方法。
考核要求:
政策基本过程;政策分析方法。
第十章 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
教学要点:
重点掌握政府公关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征;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举要;行政沟通的概念和要素;行政协调的概念和作用。
考核要求:
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行政沟通方式方法;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主要模式和方法。
第十一章 行政伦理
教学要点:
行政伦理的功能;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责任及其履行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行政伦理兴起背景与发展态势;行政伦理的功能;行政伦理的结构与内容:组织伦理与个体伦理;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责任及其履行;当代中国行政伦理:规范建构与行为约束。
考核要求:
掌握行政伦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当下中国的现状及改革、发展。
第十二章 行政法治
教学要点:
法制行政与法治行政的联系与区别;行政立法的分类;行政执法的特点;行政管理法治化。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政法治含义;行政立法的含义、权力配置;行政立法监督;我国行政管理的法治化的建设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考核要求:
法制行政与法治行政的区别与联系;依法行政原则包括的基本内容;行政立法的含义。
第十三章 行政监督
教学要点:
理解行政监督的原则与依据;立法监督、司法监督及政党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的基本形式。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行政权力制约的基本理论:分权制衡理论、人民主权理论、社会契约论;行政监督体系;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完善。
考核要求:
了解行政监督的基本含义、特点和种类;行政监督的作用;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
第十四章 公共危机管理
教学要点:
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级与分期;公共危机的应对机制。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公共危机管理的机制:预警机制、决策机制、应对机制、新闻发布机制、善后机制。
考核要求:
公共危机基本知识;公共危机处理与应对机制。
第十五章 办公室管理与后勤管理
教学要点:
办公自动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办公室工作的性质与任务;办公室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后勤管理的重要意义与主要内容;后勤管理体制改革。
考核要求:
要求掌握办公室工作的基本任务;办公自动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六章 政府绩效管理
教学要点:
掌握政府绩效的涵义及其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了解政府绩效的的标准与考核。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政府绩效管理的概念、意义、特征;政府部门绩效计划与实施;政府部门绩效考核;政府部门绩效反馈与改进;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实践;政府部门绩效考核。
考核要求:
掌握政府绩效管理的意义;政府绩效管理的特征;绩效实施与过程管理;中国政府绩效管理优化。
第十七章 行政改革与发展
教学要点:
行政改革的涵义;行政改革的内容和必要性;国外行政改革的概况,发展趋势;我国行政改革的艰巨性以及应达到的目标。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行政改革的基本含义;行政改革的必然性;当代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势、主要特点;当代中国的行政改革。
考核要求:
行政改革的内涵;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总体趋势;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和需要克服的阻力。
参考书目:
[1]《行政学》,张永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行政管理学案例教程》,江超庸,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