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时间2014.12.29
作者 | 类别 | 题名 | 文献来源 | 年 | 期 | 等级审核 |
伏俊琏 | 项目 | 伏羲文化大典 | 甘肃社科规划项目 | 2014 | 9 | C |
侯冬 | 项目 | 清代幕府与文学研究 | 2014甘肃高校科研项目 | 2014 | 10 | D |
雷黎明 | 项目 | 敦煌汉简文献用字研究 | 2014甘肃高校科研项目 | 2014 | 10 | D |
李晓禺 | 项目 | 新世纪词典体小说研究 |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 | 2014 | 9 | B |
马粉英 | 项目 | 身体视角下的托尼·莫里森小说研究 | 2014甘肃高校科研项目 | 2014 | 10 | D |
郭国昌 | 著作 | 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49-2000)主编二 | 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 | 2014 | 4 | B |
漆子扬 | 著作 | 滩歌镇志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2014 | 10 | B |
孙强 | 著作 | 当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49-2000)主编三 | 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 | 2014 | 4 | C |
孙强 | 著作 | 晚清至五四的国民性话语 | 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 | 2014 | 3 | A |
朱斌 | 专著 | 情节及其叙述的魅力:当代少数民族小说张力研究 | 民族出版社 | 2012 | 9 | A |
王浩 | 编著 | 孟子品读 | 甘肃文化出版社 | 2014 | 12 | C |
丁宏武 | 获奖 | 葛洪论稿——以文学文献学考察为中心 | 甘肃高校社科一等奖 | 2014 | 9 | B |
杜志强 | 获奖 | 赵时春集整理 | 甘肃高校社科三等奖 | 2014 | 9 | C |
韩高年 | 获奖 | 明德教师奖 |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 | 2014 | 6 | B |
韩高年 | 获奖 |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骨干成员 | 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 2014 | 9 | B |
韩伟 | 获奖 |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 | 甘肃高校社科一等奖 | 2014 | 9 | B |
侯东 | 获奖 | 文化视域下的清代文学研究 | 高校社科一等奖 | 2014 | 9 | B |
康孝云 | 获奖 | 外国文学史课题组骨干成员 | 甘肃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 2014 | 9 | B |
李晓卫 | 获奖 | 外国文学史课题组——负责人 | 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 2014 | 9 | A3 |
李晓禺 | 获奖 | 文学人类学与中国当代文学变革 | 高校社科三等奖 | 2014 | 9 | D |
马粉英 | 获奖 | 外国文学史课题组骨干成员 | 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 2014 | 9 | B |
马世年 | 获奖 | 汉代诗体流变 | 甘肃高校社科三等奖 | 2014 | 9 | C |
马世年 | 获奖 |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骨干成员 | 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 2014 | 9 | B |
严静 | 获奖 | 外国文学史课题组——骨干成员 | 甘肃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 2014 | 9 | B |
赵逵夫 | 获奖 |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负责人 | 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 2014 | 9 | A3 |
单芳 | 论文 | 宋代词论与诗教的离合关系及价值审视 | 甘肃社会科学 | 2014 | 2 | B |
丁宏武 | 论文 | 辛德源生平著述考 |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 2014 | 1 | B |
丁宏武 | 论文 | “洪生”与“虱子”的对立统一——阮籍对礼法之士形象的经典塑造及其审美意蕴 |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2 | D |
丁宏武 | 论文 | 辛德源生平著述考 | 人大复印资料 | 2014 | 8 | A2 |
董芬芬 | 论文 | 春秋时代诅祝仪式与诅词 | 文学遗产 | 2014 | 3 | A1 |
杜志强 | 论文 | 侯景之乱和江陵之变前后的梁代文学创作 |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 2014 | 4 | B |
杜志强 | 论文 | 《浚谷文集》中所见明代作家的评论资料 |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4 | D |
伏俊琏 | 论文 | 伏羲氏的历史贡献及伏羲文化研究的启示 | 甘肃社会科学 | 2014 | 1 | B |
伏俊琏 | 论文 |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时期的一篇学术论文 | 档案 | 2014 | 8 | C |
伏俊琏 | 论文 | 李白入赘婚之异族文化背景详考 |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4 | D |
龚喜平 | 论文 | 参编中国近代文学史部分章节 | 中华书局 | 2014 | 1 | C |
郭国昌 | 论文 | 孙犁:延安文学体制的“疏离者” | 兰州学刊 | 2014 | 6 | B |
郭国昌 | 论文 | 女人与战争:人类存在迷思的追寻——《尘埃落定》的哲学意蕴 | 阿来研究 | 2014 | 1 | C |
韩高年 | 论文 | 先秦“史传”辨体 |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 2014 | 4 | B |
韩高年 | 论文 | 《文心雕龙·丽辞》读解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社版) | 2014 | 3 | B |
韩高年 | 论文 | 论《尧典》为史传之祖 | 扬州大学学报(人社版) | 2014 | 2 | D |
韩伟 | 论文 | “民国性”:民国文学研究的应有内涵 |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 2014 | 2 | B |
洪帅 | 论文 | 《全敦煌诗》误校例析 |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2 | D |
侯冬 | 论文 | 清代中期艺文幕府著书与乾嘉学术 | 图书与情报 | 2014 | 2 | B |
黄海英 | 论文 | 俞敏先生训诂方法研究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 2 | D |
黄海英 | 论文 | 甘肃甘谷话单字调的声学分析 | 语文学刊 | 2014 | 5 | D |
黄怀璞 | 论文 | 生态美学的生发语境及学术困境 |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 2014 | 1 | B |
黄怀璞 | 论文 | 中国电影新思维新转型 | 甘肃日报 | 2014.8.20 | D | |
康孝云 | 论文 | 弗朗兹·法农与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法的对话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14 | 3 | A1 |
康孝云 | 论文 | 霍米·巴巴对殖民主义二元对立模式的解构及其意义 | 国外理论动态 | 2014 | 10 | B |
雷黎明 | 论文 | 楚竹书特见字义例举及其地位与价值刍议 | 语文研究 | 2014 | 2 | B |
雷黎明 | 论文 | 试论古文字在古代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 |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 2014 | 1 | D |
雷黎明 | 论文 | 基于语料库的楚竹书通假字量化研究 | 古汉语研究 | 2014 | 6 | C |
雷黎明 | 论文 | 楚竹书特见词义疏证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 2014 | 6 | C |
李晓禺 | 论文 | 脱离生活就会“雷剧”盛行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4.10.27 | B | |
马粉英 | 论文 | 世界主义意识与外国文学教学 | 世界文学评论 | 2014 | 1 | B |
马粉英 | 论文 | 生态批评视域中的叶赛宁诗歌研究 | 俄罗斯文化评论 | 2014 | 4 | C |
马瑞红 | 论文 | 改革创新实训教学,培养秘书人才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 5 | D |
马世年 | 论文 | 中华经典名著丛书—新序(译注)(古籍类降一级) | 中华书局 | 2014 | 3 | B |
马世年 | 论文 | 国家重点学科与本科专业内涵建设的模式及启示 | 语文教学通讯 | 2014 | 6 | B |
马世年 | 论文 | 祝、史垂戒与连珠体的起源 | 中国古代散文论丛 | 2014 | 9 | D |
漆子扬 | 论文 | 甘肃历代《诗》《书》类古籍文献题录 |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 | 2014 | 4 | D |
漆子扬 | 论文 | 甘肃历代《易》学类古籍文献解题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3 | D |
任遂虎 | 论文 | 承接前人智慧 开释当代新义——读任火先生《汉字百味》 |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14 | 2 | C |
任遂虎 | 论文 | 文章写作的三大原则——兼谈如何克服“长、空、假”现象 | 秘书之友 | 2014 | 9 | C |
任遂虎 | 论文 | 实用文章的文风特征 |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14 | 2 | D |
任遂虎 | 论文 | 当今对联创作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 写作(上旬刊) | 2014 | 3 | D |
任遂虎 | 论文 | “朱衣点头”的启示 | 写作(上旬刊) | 2014 | 7 | D |
任遂虎 | 论文 | 繁迭与复合 | 语文建设 | 2014 | 1 | D |
司晓莲 | 论文 | 乡宁方言惯用语的构成形式及语法功能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3 | D |
司晓莲 | 论文 | 从概念场“哭”的词项属性浅析复音化 | 集美大学学报 | 2014 | 4 | D |
孙强 | 论文 | 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 当代教育与文化 | 2014 | 6 | C |
王浩 | 论文 | 先秦两汉中青年学者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 | 文学遗产 | 2014 | 2 | —— |
王小英 | 论文 | 互联网时代文学的媒介修辞偏向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 2014 | 5 | B |
王小英 | 论文 | “中项”偏边与身份焦虑——《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一个符号学解读 |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 2014 | 4 | D |
王小英 | 论文 | 视角偏向与理性“自我”——卡列宁形象的符号学解读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14 | 3 | D |
王兴芬 | 论文 | 论王嘉《拾遗记》的语言特色 |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1 | D |
王兴芬 | 论文 | 《招魂》研究综述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 2014 | 5 | D |
许琰 | 论文 | 目录方法与治学门径的新探索 |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 | 2014 | 3 | D |
许琰 | 论文 | 论《西昆酬唱集》在“唐音”向“宋调”转化中的作用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社版) | 2014 | 3 | D |
许琰 | 论文 | 关于大学语文教材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 2014 | 9 | D |
严静 | 论文 | 特殊文化语境中的蜕变——《喜福会》中ABC女性形象成长主题研究 | 名作欣赏 | 2014 | 15 | D |
杨晓霭 | 论文 | 真宗封禅文学的“生产”与“消费” |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 2014 | 5 | B |
杨晓霭 | 论文 | 21世纪边塞诗研究述略 | 青海师大学报(哲社版) | 2014 | 2 | D |
元旦 | 论文 | 论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 | 青海藏文报 | 2014 | 5 | D |
张兵 | 论文 | 天津查氏水西庄与清代雍、乾之际文坛走向 | 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 2014 | 6 | B |
张科 | 论文 |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文献计量分析—以CSSCI期刊论文学科分布特征为例 | 社科纵横 | 2014 | 4 | D |
张晓琴 | 论文 | 现代人的残缺与救援——蒋一谈论(署名有问题)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14 | 10 | A1 |
张晓琴 | 论文 | 隐秘王国精神远行 | 安徽文学 | 2014 | 7 | D |
张毓洲 | 论文 | 清代文学院久的新成果——评《文化视域中的清代文学研究》 | 丝绸之路 | 2014 | 6 | D |
赵红岩 | 论文 | 古代公文廉政名篇赏析 | 秘书工作 | 2014 | 8 | C |
赵逵夫 | 论文 | 睿哲惟宰 精理为文——郭晋稀先生国学学说及其探索之路 | 甘肃社会科学 | 2014 | 2 | B |
赵逵夫 | 论文 | 赵元鹤生平著述考 | 档案 | 2014 | 9 | C |
赵逵夫 | 论文 | 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的几篇小说——兼论唐代汉源县与汉水的关系 |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 | 2014 | 4 | D |
赵逵夫 | 论文 | 倚嶂挥涕涨湘潮——读毛泽东青年时代诗作《挽易昌陶》 | 名作欣赏 | 2014 | 10 | D |
赵茂林 | 论文 | 从汉代四家《诗》的异同看《毛诗序》的成型时间 | 孔子研究 | 2014 | 2 | B |
赵茂林 | 论文 | 《毛传》《尔雅》关系考辨——《兰州学刊》2014.8 | 人大复印资料 | 2014 | 12 | A2 |
周小娟 | 论文 | 边缘发声:维多利亚中期女性小说的童话主题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4 | 1 | D |
周小娟 | 论文 | 中国教育中的马克·吐温研究 | 学习研究 | 2014 | 12 | D |
周玉秀 | 论文 | 诵读与古代汉语文选教学 |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2014 | 3 | D |
朱斌 | 论文 | 回顾与反思:20世纪50—70年代民族小说对地域风景的审美转化 |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14 | 5 | C |
朱斌 | 论文 | 反讽张力与小说审美空间的拓展 |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 2014 | 5 | C |
朱斌 | 论文 | 回顾·反思·展望——20世纪50至70年代民族小说文化身份的动态建构 | 西部学刊 | 2014 | 1 | D |
朱斌 | 论文 | 当代敦煌文学对地域文化的认同缺陷反思 | 西部学刊 | 2014 | 5 | D |
朱斌 | 论文 | 悲剧艺术效果的生成 | 写作 | 2014 | 1 | D |
朱斌 | 论文 |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网络流行语的文学性及其写作意义 | 写作(上旬刊) | 2014 | 9 | D |
朱元军 | 论文 | 关汉卿的汉室梦——基于关氏戏剧文本的公共关系学之组织分析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14 | 2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