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参赛教师风采展示
3月27日第1-2节课,张毓洲老师在7号楼401教室进行了中国近代文学史“同光体”的教学展示。张毓洲老师先从清代宋诗运动谈起,指出中期宋诗运动是道咸时期兴起的宋诗派,而后期宋诗运动被俗称为“同光体”。接着重点讲授了“同光体”的发展由来、诗学主张、代表作家及其作品赏析。在梳理晚清同光时期文学史线索的同时,侧重对作家作品的解读。评委老师一致认为其教学能力较之上届教学比赛有显著提高,课堂讲解思路清楚、内容充实、视野开阔。
【本人教学感悟与比赛收获】课前要给学生安排适当的需要阅读或背诵的作品,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有针对性地听讲。课堂教学要师生互动,方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其被动接受的状况,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提高基本技能,进而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通过教学展示活动,聆听同行专家评价可以发现不足,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将吸取教训,并借鉴其他老师的长处,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3月27日第5-6节课,马玉红老师在10号教学楼402教室进行了“汉语专题研究:词汇语义学”的教学展示。该节课马玉红老师为2014级云亭班的学生讲授动作动词。课堂首先回顾了上节课所学内容,新课的展示承接上节课内容,分为两个知识点:1.现代汉语学界各家(11类著作、教材及相关文献)对“词”的分类及分歧;2.动作动词的功能特点及其内部层次性。授课内容扎实、信息量大,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所拓展。讲解语言清晰凝练,教态大方自如。
【本人教学感悟与比赛收获】很多学生反映语言学类课程枯燥无趣、学习起来较难,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爱上语言学类课程并感觉有所收获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学期的“汉语专题研究:词汇语义学”是2014级云亭班的必修课、2015级1、2、4班的选修课。本课的定位是在“现代汉语”第四章“词汇”的基础上对词汇语义学做进一步的讲授,讲授会涉及词在句法中的功能表现,因此也会偶尔回顾“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内容。本课的讲授注重知识的对接性和系统性,巩固、融会贯通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讲授,在讲授过程中会夹杂介绍相关语言学理论及前沿成果,以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是在周玉秀老师和雒鹏老师的鼓励、鞭策下开出来的,从出勤率和学生课堂表现来看,效果尚可,但作为一门新课,尚处于摸索阶段,需要不断琢磨、改进、提升。
3月27日第7-8节课,侯冬老师在7号教学楼402教室进行了“中国文化史专题”课程教学展示,该节课讲授的内容为“禅宗与佛教中国化”。侯冬老师从“六祖之争的思想史意义”、“《坛经》的故事”和“民众的佛教想象”三个方面进行了讲授。侯冬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有趣,内容充实,视野广阔,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人教学感悟与比赛收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登上了讲台后才知道个中滋味,要讲好一堂课,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充实自己。通过这次教学观摩活动,我得到了同行专家的指点,也使我反思了自己的不足,这都将促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
3月28日第1-2节课,徐晓军老师在教10-A406进行了“文学概论”课教学展示,为2015级汉语言3班重点讲解了“文学的审美属性”这部分课程内容。徐晓军老师从“何为审美”“二元对立审美属性论”“多元审美属性论”三个方面展开课程讲解。课堂讲授思路清晰,分析透彻,理论阐释与具体文本案例分析结合紧密;内容安排主次分明,史论兼顾;多媒体工具使用合理,能做到文字与关联影像相配合,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论理解。评委老师认为这是一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想教学活动。
【本人教学感悟与比赛收获】“文学概论”是文学课程中比较艰深的理论课程,如何推动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赏鉴和分析具体文本,一直是我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努力的方向。通过这次参赛,从评委老师那里获得了颇多有益的反馈。课堂不仅需要学识的支撑和全身心的投入,从 PPT每一帧的设计、每一细节的处理,到板书的每一字词、语句的书写都需要精心的准备与计划。
3月28日第3-4节课,严静老师进行了《大学语文》课教学展示。该节课严静老师为法学院2016级法学专业的学生讲授《谏逐客书》。课堂授课从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开始,通过对之前内容的重温引入本节课新的教学内容,之后从字、词、句的释义出发,通过对文本字面意义的阐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李斯的滔滔雄辩及他的行文特色。在教学展示后的交流评议环节,严静老师首先做了15分钟的说课,从学生的语文基础、课程的授课目标、《谏逐客书》的文体特色等向评委老师做了汇报和介绍。评委老师充分肯定了严静老师的教学活动,认为严静老师做到了授课的艺术化呈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一致推荐其代表学院参加校级复赛。
【本人教学感悟与比赛收获】《大学语文》课程是面向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如何调动非专业的学生对文学课的兴趣?我认为教师饱满的情绪和细致、通俗的讲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比赛对我是一种激励。通过同事们之间的相互交流、观摩,通过评委老师的点拨和建议,能够让我认识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积极的改进。
3月29日第5-6节课,景浩老师进行了“大学语文”课教学展示。该节课内容为李斯的《谏逐客书》,授课对象为2016级经济管理学院学生。整个教学活动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景浩老师回顾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明确了本节的教学目标。第二阶段,景浩老师首先将课文的各个段落分配给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在十五分钟时间内充分利用电子资源检索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并逐句翻译。第三阶段,景浩老师要求各小组成员每人一句,轮流翻译课文,同时景浩老师再次重申了翻译的程序,即:一、每人首先大声朗读自己要翻译的内容;二、翻译句子;三、如果对前一同学的翻译有主动补充,可酌情增加平时成绩。第四阶段,景浩老师指出了同学们翻译的不足之处,同时对同学们之间不同的意见进行了评议。评委老师充分肯定了景浩老师的教学活动,认为景浩老师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同学们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本人教学感悟与比赛收获】“大学语文”是面对非中文专业大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学,如何跳出高中枯燥乏味的字词句单点讲授,真正提高大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才是最主要的任务。参加比赛,可以让我在评委老师的指导下、同事之间的切磋中迅速提高教学能力。
3月28日第7-8节课,周小娟老师进行了“西方文学概观”课教学展示。该节课主要为学生讲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两位经典作家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的创作。课堂授课首先回顾了上一节课文艺复兴的产生背景,之后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歌集》做了详细的解读,重点讲解了十四行诗的缘起、发展和特点。随后讲解了薄伽丘的生平和《十日谈》中的经典故事,总结其创作的特点。通过对以上两位作家创作的讲解,带领学生领略文艺复兴的故乡——意大利文学的魅力。评委老师们充分肯定了周小娟老师的教学活动,认为周小娟老师讲课条理清楚、概念准确、重点突出、注重启发。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条分缕析,深入浅出地讲解内容、化解难点。
【本人教学感悟与比赛收获】“西方文学概观”课程是面向全校的通识类选修课程,其中有95%以上的学生是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一学期内让学生大致了解西方文学,不仅要做到文学史脉络的梳理,更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作为教师,如何做到不仅仅上好一门选修课,而是启发非汉语言文学学生真正走近西方文学、走进西方文学。我认为教师对于具体作品生动、细致的讲解极为重要,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阅读西方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学比赛是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好机会,评委老师们的指导和建议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我将继续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2017年3月28日下午7-8节课,王晏桦老师在10A408教室为2015级汉语言文学3班学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Ⅲ”之“李白的七言古诗”。课堂采用讲授与讨论结合的教学方法,详细阐述和分析李白七言古诗的写作状况及风格特征。导入环节,王晏桦老师让学生们分享各自之前关于李白诗作的阅读经验和感受,并由此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和讨论,深入研读和解析李白七言古诗的代表作品,师生共同在课堂体会李白诗歌之美。王晏桦老师对授课内容非常熟悉,完全脱稿而立身于学生中间开展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十分精彩,讲解透彻,层次清晰,征引资料丰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课堂结构完整,教学环节有序,教态自然有亲和力,语言表达流畅有感染力。
【本人教学感悟与比赛收获】孤独让人思考,交流使人提升。本次教学技能大赛为老师提供了学习和砥砺的平台,大家相互切磋,共同促进,也可借此检视和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及不足。评委老师指点迷津,传授心得,更是令人获益良多。“中国古代文学Ⅲ”这门课程需处理好史的宏观叙述和具体作品赏读之间的关系,在关注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同时,更应注重引导学生在具体作品中沉潜涵泳,培养其阅读趣味、丰富其审美经验。教学是技术,也是艺术。技精而艺美,是我追慕的境界。希望在文学史的教与学、习与得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3月29日第1-2节课,马粉英老师在7号教学楼402教室进行了“外国文学史”课教学展示。该节课马粉英老师讲授的内容是“勃朗特三姐妹”。马粉英老师从勃朗特三姐妹苦难而又孤独的家庭介绍开始,主要讲授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这部作品,马粉英老师授课情绪饱满,富有激情,很有感染力,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课程设计上,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布局合理,既抓住了作品本身的情感因素,又能纵深延展知识点,对学生非常富有启发性。评委老师一致推荐其代表学院参加校级复赛。
【本人教学感悟与比赛收获】文学是人学,是一种融入生命体验的艺术,如何上好一门文学课,而不是在文学史的阐释中让其僵化一直是我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投注自己对文学的热爱,让文学不仅成为一种专业,也成为拓宽自己和学生生活宽度和增长生命体验的一种桥梁,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教学比赛可以以赛促教,听取同行专家的意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这次教学比赛中,各位专家对我的教学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令我获益匪浅。
3月29日第3-4节课,雷黎明老师进行了“古代汉语”课教学展示。该节课雷老师为文学院2015级汉语言文学3班学生讲授庄子散文《庖丁解牛》。课堂首先回顾了庄子寓言故事的语言特色,提出了文选学习的目标。再结合其他相关文献内容和文化常识,细致入微地剖析了文选内容,把语言、文学和文化三者紧密结合,让学生深彻地理解了文选重要语言现象,领悟了文选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了解了相关文化常识。评委老师一致认为雷黎明老师教态亲切,讲授生动,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师生互动自然,重点突出,课堂结构合理,板书工整流畅,风格独特。
【本人教学感悟和比赛收获】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采取各种手段,努力引领和营造轻松、自然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讲课比赛是促进青年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措施。本次比赛,评委专家给本人在讲授内容的取舍、课件的制作及其与板书的配合等方面进行了客观中肯的指导,本人将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努力改进,通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月30日第1-2节课,黄海英老师在10A404教室为2016级汉语言文学4班学生讲授“现代汉语II”之“短语的结构类型”。黄海英老师结合丰富的例证,对每一种短语结构的特点进行了恰当地描述和解释,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每种短语结构的特点,并能够据此判断出短语的结构类型。授课过程中,黄海英老师语言表述流畅,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解析充分,内容充实,多媒体课件制作精良,与学生互动良好,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本人教学感悟与比赛收获】“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参加青年教师技能大赛既是一种锻炼,也是一次反思自身教学的机会,感谢同行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学习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在仔细研究本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策略,努力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3月30日第3-4节课,王小英老师在10号教学楼409教室进行了“外国文学史”之“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教学展示。王小英老师对法国经典作家福楼拜的讲解清晰明畅,问题意识强,重点突出,语言精炼精彩,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恰如其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能够就作品与老师和同学展开深入对话,充分体现了文学课堂的思辨性和人文关怀。评委老师们认为,本次课是一次理想的文学课堂教学实践。
【本人教学感悟与比赛收获】平日上课,都是按照自己的风格和对文学的理解来组织课堂教学,虽然教学相长,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中颇有启发,然总有一些“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觉,通过这次参赛,我深刻体会到同行专家评价反馈指导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一门精致的综合艺术,从讲解到板书都需要精心的准备。
3月30日第5-6节课,王浩老师在10A302教室作公开教学展示,观摩课的内容为“中国文学史Ⅰ”之“农耕文化与《诗经》农事诗”。王浩老师从“农事诗的定义与类型”、“《诗经》农事诗的数量、篇目与主题”和“农事诗产生的文化背景”三个方面进行了讲授。王浩老师的讲解思路清楚、重点突出、内容充实、视野广阔。教学方法上,比较注重通过知识的回顾与迁移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并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必要的互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本人教学感悟与比赛收获】站住讲台、讲好每一堂课,是作为一名老师的责任和义务。讲课是一门艺术,不仅需要扎实的学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引导组织能力。理想的课堂,是知识、情感与技巧的高度融合。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热爱着教学和课堂,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全部情感投入其中。窄窄的三尺讲台是一个广阔的舞台和天地,足够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才干和热情去挥洒一生。每一次的观摩课,能够得到师长们的指点,促使自己进行深刻地教学反思,不断提高和成长。对此,我心怀感恩!
3月31日第3-4节课,李晓禺老师为2016级中国语言文学类2班讲授曹禺话剧《雷雨》。李晓禺老师的讲解立足于文本细读,结合曹禺创作历程和读者接受史,通过对周朴园、蘩漪、周冲等人物形象的再解读,重新阐发了“受害者”周朴园的爱情悲剧、蘩漪反抗的局限性和性格特征中的恶魔性因素以及周冲所代表的乌托邦想象等。李晓禺老师注重最新学术成果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方法运用灵活、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普通话授课,语言清晰、准确、生动;教态自然大方。
【本人教学感悟】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知识生产模式、机制的探究。
注:1.以大赛教学展示时间先后为序;2.点击照片可查看教师个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