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 西北师大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发布者:文学院2发布时间:2019-09-01浏览次数:408

   实践方知人生事,磨砺才晓世间情。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19年暑期,文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共派出39名学生组建的4支社会实践团队,奔赴上海、南京、兰州、天水、陇南等地躬行实践,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个夏天,他们感怀青春智慧走向社会,走向基层,在文化交流、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就业见习、义务支教等活动中留下了青春的身影,他们以汗水浇灌实践之花,以毅力擎起实践之责任,问道之路不止,尚善初心更坚!


灵魂和脚步有一个在路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灵魂和脚步,总有一个在路上。713日至720,文学院“为爱上色”贫困大学生暑期实践研学团开展为期7天的上海—南京研学活动,旨在引导贫困大学生走向发达城市,感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变化,深切感受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同时引领贫困大学生走进“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城市图书馆,亲身体验优秀高校学生的学习氛围,进而开拓视野,提升格局,贫困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爱党爱国情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上海和南京,对实践队员而言,一幕幕活化的教科书更为生动,也更具说服力。走进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图书馆,浓厚的学习氛围扑面而来实践队员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发愤图强的种子;走进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曾经出现在课本上的展品更是视觉的冲击直击心田;走进中共“一大”纪念馆,瞻仰革命先烈,探寻前辈足迹,让倍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追思30万亡灵怎不让人对法西斯侵略者的暴行痛心疾首,感慨今日强大国家对百姓的百般庇佑;走进夫子庙,走在秦淮河边,那桨声灯影不禁让人文思泉涌;走进田子坊老弄堂与旧厂房打造的创意产业园感受上海这座改革先沿城市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理念,让队员们更加坚定努力学习东部经验,投身建设发展大西北的决心。

图为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门口合影

图为实践队员在南京大学赛珍珠雕塑前听南大教授讲南大历史

图为实践队员在上海图书馆席地阅读)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西北娃,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去。从兰州出发一路向东,下车之后什么都是新奇的,不同于兰州的一切都需要我们一个个去摸索,去学习。访学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学着成长。这场直击心灵的访学之旅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上的积累,更将激励着我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奋斗!”。实践队员2018级汉语言文学3班蔡静同学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目前的学生都是在课本上学习“真理”,很少去亲身实践学习过。因此,文学院特组织不一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精神贫困”的大学生走出大西北,将历史书上的知识落实在实践中,亲身感受文化底蕴的深厚。经过为期7天的研学实践,大家不断磨合,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从不落下一个队员,也学会了如何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效用,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两座城市的街角小巷所见所闻不论是经济水平、消费水平还是文化社会风情都引发了队员们广泛讨论与思考,这必将成为他们成长成才的宝贵财富


传承师道精神寻找最美校友

所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精神在一代代老师之间流传,从青年到暮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传承着,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平凡岗位上的普通校友,是大学的一张张名片,一份份口碑。他们坚守平凡就是不平凡,他们甘愿普通就是不普通。这才是真正的杰出,就像万里星空,皆因群星而璀璨。我校自建校以来,坚持立德树人,扎根西部办教育为西部地区输大批优秀教育人才。

 (图为采访活动开始前实践队员讨论、准备采访问题)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是梦想是希望的代名词。712—16日,文学院“师道传承·寻访最美校友”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天水一线中学,走访了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武山县、秦安县、甘谷县、清水县等7所学校寻访17位校友老师老师们在采访中回忆了自己在师大的美好时光,谈到了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师大“师道精神”的理解,表达了对母校美好的祝愿,同时也希望在读的学弟学妹们能够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业,不忘初心。同时,对于师范生在校应训练哪方面技能、培养哪方面品格都有丰富的经验,通过访谈有效帮助同学更清晰地理解“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采访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也了解到当时他们毕业后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但他们还是毅然地选择留在西北、留在基层从事教育工作,为西部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甘谷六中席金平老师)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们都深受触动。在最美好的年纪,校友们选择在基层一线默默奉献,在乡村基础教育薄弱地区扎根发芽。虽然校友们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心境感悟,但相同的是,他们的身上都闪耀着同样的师道光芒,涌动着同样的师道精神。寻访校友社会实践活动让在校的同学们更加了解有关师范专业的工作方向,体会到了坚守在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和不易,也感受到了校友们对母校深深的牵挂。

文学院“师道传承·寻访最美校友”社会实践团队立足西部建设计划,每年选择一个西部的城市,深入市县镇村的学校,以道德品质、教学能力为依据,寻访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的师大校友。从小城乡镇到滨河城市、从大漠戈壁到雪域高原,来自天南海北的师大学子扎根于西部建设计划中,在平凡岗位上奉献着自己,寻访的校友涵盖了本科生、研究生、成人教育、自考生等。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与受访老师拍摄外景)


重拾乡村记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713日至718文学院国学社“青春汇智精神扶贫,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实践团在陇南礼县雷坝镇蒲陈村展开暑期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以推广普通话、乡土文化传承、文学进乡村为主要内容,广泛收集乡村故事、撰写村史、传播国学知识、文艺演出等活动,充分发挥学院专业特色,在继承传统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和创新,重点以收集和撰写乡村故事展开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深入乡村,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为乡村文化留下美好印记。


图为实践队员在采访村民

图为实践队员在采访村民


与此同时,队员们也将自己在采访过程中的体会心得编写了采访手记,这是蒲陈村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的财富。实践团队立足蒲陈村事迹,开展了对普通话和国学知识的宣传推广,带领当地的孩子进行了诗歌吟诵、唱诗、背诗等活动,联合外语学院和舞蹈学院一起为当地村民举办了花椒音乐节,丰富了当地文化艺术氛围。文学院国学社和子衿诗社的同学为当地村民吟唱了诗词歌赋,传播了国学文化,作为实践队员的成果汇报演出,既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和业余生活,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支持和欢呼声。在活动的最后,队员们来到村上的学校,给孩子们发放了准备礼物希望他们都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养成学国学,知礼仪的良好习惯。

图为实践队员给孩子们发放爱心礼物


图为实践队员组织乡村晚会表演节目《木兰诗》


强化教学实践,增强从师就业技能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学生教学技能,增强学生未来就业能力。713日至811日,文学院就业实习小组加入了新东方2019暑期社会实践营,由新东方兰州学校进行授课技能培训。此次实习内容不拘泥于传统教育实习的影响,而是使师范教育实习渗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

实习前期同学们在新东方学校为期四天的培训,期间学习和准备教案、设计板书、小组磨合,在培训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习内容。培训结束后的二十几天里,组员们在“教学质量评估与提升”(英文简称“QAD”)岗位上,认真听各位新东方在职老师的授课,提升实习实效。在实习内容方面,不仅重视课堂教学工作实习、综合实践活动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而且把教师职业素养、教育科学研究实习也列为重要内容。力图通过教育实习去塑造具有现代品格的新的教师形象,实现传统型向现代型、“教书匠”向学者型转变。通过暑期的集训,提升了从师技能和经验,也更加认识了教师的职责和定位。

 (图为新东方2019暑期社会实践营开营仪式)

 (图为实践队员参加新东方兰州学校进行授课技能培训)

 (图为实践队员参加新东方兰州学校讲课评比活动)

 (图为实践队员获得讲课评比大赛并获奖)


原来我们的板书和教案设计可以如此让人耳目⼀新;原来台上的我们可以如此有魅力、有激情;原来真的可以发现不一样的自己!”这是实践队员2017级汉语言文学4寒在参加完社会实践活动的感慨。

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式的不断变化,就业难度不断地上升,此次就业实习活动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培养”的原则,紧贴文学院自身发展实际,发挥文学院优势资源,通过在教育岗位的阶段性实践,做到真正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促使学生快速成长,顺利完成职业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