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中文讲堂|朱刚:从黄州赤壁到庐山东林寺——苏东坡的超越之路

发布者:文学院2发布时间:2020-09-30浏览次数:272

   9月26,应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邀请,复旦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朱刚教授在新校区报告厅作了题为从黄州赤壁到庐山东林寺-苏东坡的超越之路”的学术讲座。报告会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许琰教授主持,马世年院长和文学院相关专业近二百余名师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朱刚教授围绕特责黄州”“造物者之无尽藏”“庐山真面目”“声色与审美超越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于“特责”黄州,朱刚教授从乌台诗案讲起。他指出,关于苏轼因乌台诗案直接被贬的观点是一种误解。在经历了御史台审讯、大理寺初判、审刑院复核之后,苏轼应“原免释放”。但最终苏轼还是被贬黄州,这是因为皇帝基于当时的政治考量所做的决定。随后,朱刚教授结合相关代表性文论、著作举证苏轼贬居黄州时的创作高峰,从而印证了苏轼“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慧州儋州”的感触。

   


   朱刚教授还特别强调苏轼对“庐山真面目”由浅入深的认识历程。苏轼由最初的“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的浅谈,到利用时间、空间两个角度得出“山色岂非清净声”的“真面目”结论。朱刚教授认为,诗人之“悟”,在于审美的超越。苏轼的审美超越表现在“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声色”感知力和“共食”的非功利享用,体现了苏轼追求审美超越的人生态度。 

   许琰教授总结指出,朱刚教授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之上,对苏轼从黄州赤壁到庐山东林寺的经历进行全面考察,细致分析了苏轼眼中的庐山真面目从而为我们揭示了苏轼的超越之路让我们更深入直观地把握苏轼“既执着于人生又超然物外”人生观的形成过程。同时朱老师这种重视文本,将文献、文论文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我们深受启发、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