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中文讲堂|李赋:区域空间与精神生长的可能——以阿信的诗歌为例

发布者:文学院2发布时间:2021-02-09浏览次数:384

2月5日晚,应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邀请,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李赋教授在线为作了题为《区域空间与精神生长的可能——以阿信的诗歌为例》的学术报告。著名诗人阿信(牟吉信)、院长马世年教授、李生滨教授等校内外师生19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报告会由孙强教授主持。

李赋教授首先从区域空间与诗人写作的角度探讨了阿信与甘南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他认为作家都有区域性,区域是有边界的,而其生长的精神空间是无限的,甘南充满多元色彩的文化空间对阿信诗歌创作带来了丰富启示,辽阔的甘南为诗人的想象提供了舞台,置身草原所感受到的孤独是阿信诗歌创作的必经之路,正是这份孤独使得其诗歌具有了独特的力量感。阿信拥有诸多身份角色,但“甘南诗人”一定会摆放在首位,甘南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这片土地的文化内核与自身性格契合,诗歌写作已化为血脉的一部分。甘南的文化哺育着阿信,同时他也成了甘南文化的一张名片。其次,李赋教授以阿信的《独享高原》《扎尕那女神》《唐·一个诗人的消息》等诗作为例进行文本分析,归纳并阐释了阿信诗歌的运思方式,即内敛、呈现、蓄势、藏锋、情景与场景,高度评价阿信的诗歌通过审美的眼光重新认识习以为常的人与事,简约而不简单,对自我的反思与审视以及在日常生活的描写中充满了对神灵的敬畏。最后,李赋教授以精神生长与诗歌写作为切入点,讨论了阿信作为一位“自然诗人”所蕴含的人格精神,指出阿信的诗歌是本色的、自然的,绝不媚俗或是故作姿态,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自由意志和生命意识,呈现出“一种从容的生命状态”,它与陶渊明的诗歌精神产生了某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这种包含着热忱的赤子之心的写作在当今的诗坛上显得可贵。

诗人阿信表示比起“西部诗人”、“草原诗人”,自己更倾心于李赋教授所提出的“自然诗人”这一称谓,特定的区域空间为诗人提供了精神养料,但诗人不应该被区域所限制。报告中关于“从容”的评价,这将是他以后诗歌创作的目标。李生滨教授从三个方面评析了阿信诗歌的价值:回归自觉的诗的审美品性;凝神于甘南大地,低调安放自我的生命;吟咏性情,抵抗平庸。孙强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认为阿信诗歌的精神性审美品质正是我们今天诗坛所缺乏的,也是深受读者喜欢的原因,李赋教授的报告既进行了文本细读,又具有宏大视野,体现了真诚的批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