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中文讲堂丨曹顺庆:比较文学变异学

发布者:文学院2发布时间:2021-09-29浏览次数:1829

2021年9月15日下午,应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邀请,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在10B409作了题为《比较文学变异学》的讲座。该讲座由我院院长马世年教授主持,学院相关专业师生聆听。



曹顺庆教授从自身专业的转变出发,谈到专注于比较文学的原因。由于任何学科都离不开比较,不同于以新的理论否定和取代先前理论的其他文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是“涟漪”式的包容性发展模式,但这种仅仅求同的可比性,存在严重的缺憾。究竟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学有没有比较的合法性虽有不少学者持肯定态度,但他们的立足点还是放在相同性之上,忽略了不同文明间文学现象的异质性。在中国的思辨智慧和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性问题的促使下,变异学产生了,它是新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话语体系的建立,是中国话语的世界亮相,让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经历了从同源性、类同性到变异性的发展,弥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缺憾,发现了文学横向发展变异的规律。然而,变异性并不否定相同性,它让比较文学研究不仅关注同源性和共通性,也关注差异性和变异性。曹老师用《西游记》的国际流传和武松杀嫂的故事来阐释变异,认识到变异如何从负面事例成为创新事实。当然,用变异学视角可以解决许多当下的学术热点问题,也启发了国内译学界重新审视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产生了文学他国化的创新理论和世界文学经典的形成。



最后,曹顺庆教授就师生提出的中国文论中“实”与“证”的关系,跨文明研究以及如何用变异学阐释差异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马世年院长在最后的总结中认为比较文学变异学开创了一种新的理论体系,曹老师中西文化融通的学术背景对于研究者而言很值得学习借鉴,而曹老师广博的文化内蕴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更是展示了国家级教学名师的风范。

 

 

曹顺庆简介:

曹顺庆,四川大学杰出教授(享受院士待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2005),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2018),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2);四川省社科联副主席,国家级教学名师(2008),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教育部“马工程”教材第一首席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学科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