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至18日,“理论的跨界与文论的未来”学术论坛在金城兰州召开。本次论坛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与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联合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大学、河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20余所高校、科研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10月16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报告厅举行,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许琰教授主持了开幕式。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张理中和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主编高平研究员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
张理中书记向与会代表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和文学院的学科建设情况。张理中书记认为此次论坛的中心议题“‘耶鲁学派’与中国文论的建设” 秉承了西北师大文学院一贯重视中西文论融通与本土文论建设的学科传统,希望以此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我院文艺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高平社长介绍了《江西社会科学》办刊历史和成就。《江西社科会科学》始终站在学术前沿,积极倡导学术创新,所设栏目涵盖社会科学的主要学科领域。高平社长表示这次和我院文艺学联合主办的主题论坛是学术界重要的专业性话题,西北师大文学院能够吸引全国各地的学者来此共同探讨学术前沿问题,体现出文学院强大的学术凝聚力。
在开幕式后的大会发言上,西南民族大学戴登云教授、兰州大学张进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凌逾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王敏教授以“耶鲁学派”为中心,分别作了《走向全球文学共同体的“生成诗学”:耶鲁学派文论的当代启示》《希利斯·米勒的“Canny/Uncanny”及其生态美学意义》《跨媒介文论:从希利斯·米勒说开去》《耶鲁学派文学误读理论与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开幕主题报告。
10月16日下午,本次论坛的四个分会场和硕士论坛,近30位与会学者围绕耶鲁学派文论、空间与叙事、文论新形态、文论与文化政治事件、中国文论与批评等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交流。与会专家不仅对耶鲁学派文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也结合中西历史文化语境对文艺理论话语的创新问题进行了仔细的梳理与思考,试图为中国当下文学批评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性方案。硕士论坛的年轻学人显示出了扎实的学术素养和勇于探索的蓬勃朝气。
10月17日上午,大会闭幕式由《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主编高平研究员主持。在大会闭幕发言上,北京师范大学钱翰教授、中南大学禹建湘教授、兰州城市学院朱忠元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的杨光祖教授和韩伟教授以“中国文论话语的创构”为中心,分别作了《为什么反东方主义的话语变成另一种东方主义?——以瓦西里·阿列克西耶夫的中国文学研究为例》《中国网络文学的多维评价体系建构》《良性批评生态建设中媒体主体性建构的意义》《文学批评:价值判断和文本细读》《文学书写的“听觉”在场与“声音机能”》的闭幕报告。
在随后的闭幕式上,首先各分会场的评议人向大会介绍和总结了各分会场的发言情况。兰州大学张进教授在最后闭幕总结中认为:本次论坛首先论题集中而辐射深远,博而反约,议题既有现实的语境关切,又有时代的内涵,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其次,本次论坛突出了人文情感、现实关切、家国情怀与学术研究相统一的品格,推进和拓展了学界相关论题研究的深广度;最后,本次会议的青年才俊训练有素、学兼中外、观点犀利,敢于探索,敢于亮明自己的学术观点,富有朝气,他们正成长为文艺学、美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张进教授高度评价了本次论坛取得的成绩,期待论坛能在未来继续办下去,希望各位专家常来兰州给予指导。
高平社长认为论坛的时间虽然有限,但议程紧凑,对相关问题的研讨热烈而深入,期待以论坛为平台再聚兰州,推动文论本土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理论的跨界与文论的未来”学术论坛至此圆满结束。
(撰稿人:徐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