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校庆·文学院杰出校友论坛第一讲丨伏俊琏:触摸百年师大的学术文脉

——从郭晋稀先生谈起

发布者:文学院2发布时间:2021-12-17浏览次数:1040

20211215日晚,应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邀请,我院杰出校友、“写本学”研究专家、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伏俊琏教授在线作了题为《触摸百年师大的学术文脉——从郭晋稀先生讲起》的报告,兰州交通大学郭令原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周玉秀教授参与对谈。报告由我院院长马世年教授主持,校内外师生及专家学者200余人在线聆听了报告。


伏俊琏教授先从西北师范大学的百年校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讲起,他指出西北师范大学从北京、西安、汉中一路西迁至兰州,其源远流长的学术传统和矢志不渝的精神品格从未断绝,在谭戒甫、黎锦熙、刘国钧、何士骥、徐褐夫、王汝弼、李嘉言、赵荫堂、郑文及彭铎等先生的努力下,塑造了西北师范大学的学术成就及文化品格,展现了西北师范大学先辈们艰苦卓绝、守正创新的可贵精神和淡泊名利、勇于开拓的高尚品格。随后,伏俊琏教授对郭晋稀先生的生平及学术成就进行了梳理。伏老师曾在西北师范大学工作生活多年,得受郭晋稀先生亲炙,至今仍感念郭先生学术人品之卓越。郭先生是湖南省湘潭市人,字“君重”,取自《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是著名学者钟泰所取。先生1936年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1950年毅然接受支援大西北建设任务来到甘肃,任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郭晋稀先生在国立师范学院时师承钱基博、钟泰和骆鸿凯等先生,在湖南大学时师承曾运乾和杨树达先生,因此奠定了扎实的学术功底。伏俊琏教授指出郭晋稀先生的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文字学、音韵学及训诂学;二是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和文学批评;三是中国古代文学重要作家和作品研究。通过伏俊琏教授诙谐幽默的讲解,给聆听者勾勒出一个博学、亲切的大师形象,在场者均被郭先生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所感染。



在对谈环节中,郭晋稀先生的哲嗣、兰州交通大学郭令原教授分享了郭先生生活、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细节,栩栩如生地展现了郭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学者风范,以及对后辈学者呵护和提携。文学院周玉秀教授从郭晋稀先生的学术著作《声类疏证》和《说文解字古韵三十部疏注》开始,重点论述了其学术价值及对后世影响,并分享了自己在求学期间与郭先生交往的细节。周老师指出,郭晋稀先生扎根西部大地,滋兰树蕙,桃李满园,用心关爱和呵护后学,使西北师范大学的文化脉络悠长明晰,远有卓越学人,近有上进后生,始终薪火相传。


陇右文脉,斯文在兹!”马世年教授在总结中讲到,此次讲座虽然并非围绕某个学术问题,但是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它传递的是一种学术精神和学术品格,是师大学子始终应当坚守和秉持的“初心”。伏教授在讲座中倾注了强烈情感讲述郭晋稀先生与师大文脉,对涉及到的相关学术问题如数家珍,了然于心。作为一名优秀学者,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并学问精深。此次报告作为西北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文学院杰出校友论坛第一讲,希望在场的校友、老师及同学们通过伏老师的报告触摸百年师大文脉,学习卓越前辈精神,将前辈学人积存的、深厚严谨的学术风格和平易淡然的高尚人格继承发扬,薪火相传。



伏俊琏简介:

伏俊琏,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写本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编年与综合研究”首席专家。四川省特聘教授、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古代文学特色文献研究团队”负责人,兼任中国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古典文献学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先秦文献与文学考论》《俗赋研究》《敦煌文学总论》等10余部学术著作,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的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