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0日,应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邀请,我院杰出校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王锷教授在线作了题为“《十三经注疏》的汇集、校刻与整理”的学术报告。院长马世年教授、周玉秀教授、漆子扬教授、董芬芬教授、许琰教授、洪帅副教授、侯冬副教授、张安老师和部分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师生共300余人在线聆听。报告由副院长王浩教授主持。
讲座围绕《十三经注疏》的汇集、校刻与整理问题展开,主要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宋代经书注疏的汇集,通过梳理钱大昕、段玉裁、顾广圻等人的观点,探讨《十三经》经、注、疏文的合刻时间,并对宋八行本及十行本进行介绍。第二部分介绍元明清《十三经注疏》的主要校刻本,梳理元十行本、闽本、监本、毛本、殿本、《四库》本、阮刻本之间的源流关系,比较各本优劣,认为相较于其他各本,阮刻本有制定凡例、选择版本、汇校众本、撰写校记、更换底本、校补正讹等六方面的优点。第三部分概括介绍了现代《十三经注疏》的整理情况及主要整理本的优点,认为要整理出超越阮刻本的《十三经注疏》必须要做到三点:其一是汇校诸经版本,梳理版本源流;其二是撰写整理凡例,规范校勘记撰写;其三是明确经、注、疏和释文的关系,在遵守底本的同时,要照顾阅读的便利。王锷教授最后指出:经学、经学文献研究是专门之学。整理《十三经注疏》,抑或重编“十三经注疏”,一定要熟读经书,梳理前贤工作。若率意为之,追求名利,则有百害而无一益!
交流环节,王锷教授和漆子扬教授、周玉秀教授等进行了交流,并回答了部分师生提出的问题。最后,王浩老师对报告进行了简要总结,认为王锷教授对《十三经注疏》各个时代的刊刻、流传、存佚情况了如指掌,对各个版本之间的传承递嬗关系如数家珍,以深厚广博的文献知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简洁明晰的讲述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同时启发我们,治学必须从文献入手,熟读文献才能有所得。
王锷简介:
王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秘书长、《历史文献研究》执行主编、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文献编”经部主编、中国香港岭南大学《岭南学报》编委、山东大学《国学季刊》和《国学茶座》编委,主要从事中国经学、礼学和文献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在《文史》《中华文史论丛》《国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和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与工作委员会项目多项,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明清时期《礼记》校勘整理与主要刻本研究”工作。出版《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礼记〉成书考》《〈礼记〉版本研究》《礼记郑注汇校》《陇右文献丛稿》等著作,整理《礼记注》《五礼通考》(合作)等古籍,编纂《曲礼注疏长编》,主编《学礼堂访谈录》。《三礼研究论著提要》获甘肃省第五届优秀图书一等奖、“汉文教育图书”二等奖、“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曲礼注疏长编》获第三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五礼通考》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