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召开“新时代古籍工作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学术研讨会暨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

发布者:文学院2发布时间:2022-05-16浏览次数:422

2022年5月14日,“新时代古籍工作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学术研讨会暨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协办。来自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等14所省内科研机构和高校的48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总共提交学术论文56篇。这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一月之后,我省古代文学研究界热烈响应国家政策,积极有为,能动安排甘肃古代文学研究新任务、推动甘肃古代文学研究迈向新阶段的一次重大举措。



会议开幕式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马世年教授主持,著名文史研究专家、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逵夫教授,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高年教授,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天水师范学院校长汪聚应教授,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多洛肯等分别致辞,甘肃省社科联二级巡视员席皓琳出席会议,宣读社科联就会议的批复并发表讲话。



赵逵夫强调,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我们要更为努力、深入地研究传统文化;中国人要在世界上挺直腰杆,就需要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学术领域得到普遍承认;甘肃各地市,都应着力挖掘当地的文学遗产、文化遗产,做好古籍的整理与研究工作。



席皓琳要求,必须坚持党管学会,要坚定不移地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甘肃古代文学学会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希望学会加强组织,合理安排,推进研究,为甘肃古代文学、文化研究再建新功;会议过程中要落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韩高年指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意见》的印发,吹响了我国古籍工作又一个春天到来的号角;本次会议,就是要合理布局甘肃古代文学研究,迎接和融入这个春天。从学术本身的发展来看,当今学术正处于现代以来的第三次转型中,前两次转型(“五四”时期,20世纪80年代)都是向西看,第三次学术转型则是复归传统,目的是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大力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正是迎合第三次学术转型,支撑第三次学术转型的重要内容。

汪聚应、马悦宁、多洛肯等认为,《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确立了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显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古籍工作在赓续中华文脉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推进古籍工作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意见》印发后,甘肃古代文学研究界备受鼓舞,积极行动。4月16日,由西北师大古籍所牵头,联合省内高校学人,就《意见》进行了线上专题研讨。紧接着,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组织召开现场会议,进一步研讨新时代古籍工作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的重大议题,这对于甘肃古籍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对于探索与挖掘甘肃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都有着重大而深刻的意义。

会议学术研讨主旨发言和小组讨论两个阶段。与会专家分别就甘肃地方文献、陇右文化、古籍整理以及先秦文学等其他一些古代文学的研究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热烈的研讨。其中,由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策划、赵逵夫教授主持的《甘肃历代诗歌选注》(12卷,16册)的15位作者,就编纂收尾工作、后续研究等进行了专题讨论和规划。目前,《甘肃历代诗歌选注》已完稿并交付出版社。该书是对甘肃古代诗歌的一次集成性总结,对于整理甘肃地方文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分组讨论结束后,汪聚应主持了闭幕式。闭幕式上,各研讨小组的汇报人总结本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宣布了下一届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年会的召集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