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廿校庆·青年之声(第二季)第三讲丨王浩:西周文献搜集整理活动的发生、特征及意义

发布者:文学院2发布时间:2022-06-12浏览次数:201

2022610日晚,文学院王浩教授10B409会议室作了题为《西周文献搜集整理活动的发生、特征及意义》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副教授马晓舟主持,讲师刘阳杰及相关专业60余名研究生参加报告会。



王浩认为,西周曾于初期、中期和晚期分别进行过三次文献搜集整理活动。这三次文献搜集整理活动各有其发生的背景和动机,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与特征。西周的文献搜集整理活动,促动了中华民族重视、保存与整理文献传统的形成,并发展出比较完备的文献制度和文献自觉意识。这也是中华历史、思想、文化和民族精神能够持续传承、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浩提出,周初的文献搜求整理活动是在殷鉴思潮和制礼作乐活动的刺激与推动下发生的,主要侧重对有关周文王的言论、殷先哲王和古先哲王治国保民的德言、商代贤臣的嘉言善语、夏商刑法文献、前代口传文献以及诗乐文献等的搜集整理。西周中期的文献搜集整理活动是在周人疆域空前拓展、不同族群文化间相互冲突与融合加速以及周制、周礼建立的背景下发生的,以求为周人的统治寻找新的行为理据和开掘出最深广的精神资源,更重视对上古史的发掘整理。西周晚期的文献搜集整理活动主要发生在周宣王时期,此次文献搜集整理活动与夷王、厉王时期的衰落以及由此引发要求恢复文王、武王创业精神的期望有关。

交流环节,王浩认真回答了学生提问,现场气氛活跃。

马晓舟对报告会作了总结,认为王浩教授的报告有一定的前沿性、内容丰富、条理清楚,对研究生学习先秦文学有一定的启发性;报告过程中,王浩教授对学术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体会的分享,对研究生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