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应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邀请,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程苏东副教授在线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浅谈《史记·孔子世家》的文本来源与重构”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院长马世年教授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与科研院所二百六十多名师生线上聆听了此次报告。
讲座伊始,程苏东老师带领大家回顾了《史记·孔子世家》研究的几个经典问题,分别是“世家”体例问题、史料的真实性问题、叙事风格与圣人形象的塑造问题。随后,以《孔子世家》太史公自序“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二句为切入点,提出我们思考的问题——司马迁如何利用所见到的文献编纂《孔子世家》?接着,程老师又为我们梳理了战国秦汉孔子文献的基本特点,即史传文献相对零散和语类、说类文献高度发达,并以《孔子家语·在厄》与《韩诗外传》中关于“丧家之犬”的记载为例进行说明。
在此基础上,程老师从作为史家的司马迁、作为叙事者的司马迁、“失控的文本”、作为“作者”的孔子四个方面重点论述了《史记·孔子世家》文本重建的问题。他以《孔子世家》《左传》等文献中的记载为依据,为孔子作了简明年谱,并对比二书的相关记载指出司马迁的“偶误”,进一步阐明司马迁的编年原则为比类法,又在对比《孔子世家》与《国语·鲁语》的基础上进行举例论证。其次,程老师指出司马迁叙事手法的运用,分别是择取与替换、缀合和改笔,并以《孔子世家》与先秦汉初时期其它文献如《孔子家语》《穀梁传》《论语》《韩非子》等进行对比,举例论证。再次,他强调《史记·孔子世家》则是“失控的文本”,即司马迁在整合多元文本后,使得文本(如《孔子世家》)常呈现出割裂、重复、冗余、矛盾等多种失序现象。最后,程老师引司马迁记载孔子作《春秋》一事,指明《史记》也属于“衍生型文本”;报告尾声,他提出思考题“如何认识《史记》的书写艺术”供师生们思考。
报告结束后,程苏东老师又热情回答了线上师生们提出的问题。最后,马世年教授对本次讲座作了总结。他指出,程老师的讲解以小见大,启发大家关注司马迁所著《史记》的整体来源问题,使我们对于《史记·孔子世家》中的文本结构和性质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此外,程老师提出关于司马迁“失控的文本”的理论,以全新视角进入早期文本研究,在以往注重早期文本的流动性以外,又考察文本定型后和借鉴的早期文本的内在关联,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主讲人简介:
程苏东,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南洋中华文学与文化》编委,主要从事汉唐经学史、经学文献学、先秦两汉文学、早期书写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