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6日,应文学院邀请,上海大学电影学院博士生导师林少雄教授作了题为《博物三题: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视角》的线上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罗立桂副教授主持,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及其它高校师生200余人聆听了此次报告。
林教授首先从词源学角度出发,以中西方语境中对“博物”的不同阐释为切入点,结合形象生动的图片,对中国文化中“博物”的观照方式作了细致讲解。他认为,中国文化带有“及物”属性、“博物”观念、“文物”意识、“物感”与“感物”兼备、“情物”等特质,由此决定了中国“博物”文化具有“郁郁乎文哉”的独特魅力。接下来,林教授从《诗经·小雅·斯干》谈起,通过对其中“弄瓦”“弄璋”的多重解读,生动阐释了中国文化“博物”观的重要内核:于冰冷的器物中赋予人性的柔晖与生命的体温。随后,林教授以西北特有的䣼浆水为例,通过广博证引相关典籍和文献,深入解读了浆水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意蕴,并且在分析中指出,古人总能将人的生命体验与“物”融为一体,彰显出中国文化深厚的人文精神。总之,林教授的讲座运用考古学、人类学、文化学、艺术美学等学科的观点与方法,结合陶器、玉器和浆水等物事的分析,为我们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讲座最后,罗立桂老师对林少雄教授的报告进行了总结。林少雄教授与在线师生展开了充分的互动交流,对同学们提出的“物感”与“感物”、“博物”与“博学”之关系等相关问题作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主讲人简介:
林少雄,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艺术史与艺术学理论、视像文化与华语电影、城市文化与博物馆空间叙事、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出版有《人文晨曦:中国彩陶的文化读解》《纪实影片的文化历程》等学术著作10余部,主编《新编艺术概论》《影视理论文献导读》等教材七部。先后主持“形象的力量:国家形象的视觉呈现与传播策略”“故宫美学研究”等1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图志·陶瓷卷”主持人。兼任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技术学会影视传媒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