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应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语言文字研究中心朝戈金教授在线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全观诗学’的立场和方法”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院院长马世年教授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三百余名师生线上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围绕“全观诗学”的提出、从“口头程式理论”到“口头理论”、“全观诗学”以“全观”作为认识论基础、以“全观诗学”立场观照口头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以“全观诗学”立场观照口头文学的内部规律等五个方面次第展开。朝教授认为这里所提出的全观诗学,就是同时将行动主体、历史进程、精神风貌、文化生态、艺术嬗变、实践操演等彼此相关的层面和维度都纳入考量的方法。全观诗学的理论构架,从抽象层面说,是试图描摹口头文学内部诸文类在形式和功能方面既各司其职、又彼此配合的谱系性关系。在上一个层级,也就是整个文学阵营中,将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视为一个整体,进而强调其“互为补角”、互为存在条件的关系。再上一级,将语言艺术(聚焦口头文学)与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等)、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曲艺等)、综合艺术(电影、歌剧等)视为一个整体,进而透过纷繁的样式,看到一个民族审美心理的同构性和统领作用。
报告结束后,朝戈金教授热情回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西北民族大学多洛肯教授、内蒙古大学高建新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敖其教授等在线分享了听讲座的心得。
最后,马世年教授对此次讲座做了总结。他指出,朝教授的“全观诗学”的体系化的建构,“全观性”体现在这是一个由若干彼此交叉的轴线构成的多维系统。该系统是恪守口头文学的理论视角和学术立场来统设文艺活动的整体,体现出书写、口头传统研究的中国气派,而“全观”的意义启发我们怎样用“全观诗学”这样一种指导思想来研究一些具体的问题。此外,马世年院长结合自己关注的写本文献、写本学类比“全观诗学”的方法,指明“全观诗学”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主讲人简介:
朝戈金,法学(民俗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主任、学部主席团成员。中国社科院大学教授、博导。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文学卷副主编兼少数民族文学卷主编、国家社科基金规划评审组成员。任中国蒙古学学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学会会长、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际史诗研究学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执行局委员(曾任主席)。有著作、论文、译著等在中、美、日、俄、越南、蒙古、马来西亚等国以多种文字发表。代表作有《口传史诗诗学》《史诗学论集》《站在民众的立场上》《“全观诗学”论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