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2日,应我院邀请,南开大学文学院查洪德教授莅临线上会议,为师生作了题为《作品解读与文学研究》的精彩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冉耀斌副教授主持,我院马世年院长、侯冬副院长和来自南开大学、山西大同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博硕士研究生聆听了讲座。
会上,查洪德教授首先指出,在古代文学研究中,人们对具体文学作品的解读,历来存在一些见仁见智的争议,关乎作品解读的“客观”“正确”与否的问题,“误解”会妨害对作家作品的认识。查教授借若干诗歌误解、误读的具体事例,旁征博引,条分缕析地说明作品解读不仅事关对文本的正确理解,还影响对作家本人的评价,因此古代文学研究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客观、正确解读的基础上,解读作品要立足于文本本身,不能强为解说。读者要用慧眼识别作品中的寄托,若无寄托,读者却以微言大义而强解,这是穿凿附会;若有寄托而不察,也是未得诗心,都会影响到具体研究的正确与合理。针对这一问题,查教授细致阐释并比较了杜甫《登楼》《登岳阳楼》、曹操《观沧海》等作品,展示了如何从细节出发识别写景诗中有所寄托的“暗示”,示范性地揭示了进入诗歌世界的门径。会上,查教授还特别提示青年学者解读作品时,要有解诗懂诗法,解文懂文法的理念,这样才能对作品作出内行的解读与研究,也更能作出超越一般高度和深度的解读,从而也更能把握住作品的真精神。
随后,查洪德教授还详细解答了与会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并再次强调,解读要客观、深细、精准,避免误读,拒绝一切形式的曲解和附会,要把研究建立在正确理解作品、客观评价作家的坚实基础之上,学者必须下大功夫做好作品解读功课。
最后,主持人冉耀斌副教授代表与会者向主讲人表达了衷心感谢,并对这场讲座作了总结。他认为查教授指出了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些解读误区,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说明了对文本的误解造成的学术问题,提出了细读文本的重要性。查教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大家受益匪浅,也提醒大家在学术研究中必须要有审慎、求真的精神。
主讲人简介:
查洪德,南开大学杰出教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元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国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元代文学研究与文献整理、古代文论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理学背景下的元代文论与诗文》《元代诗学通论》《元代文学通论》等。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在《文学评论》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数十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论文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或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