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华夏文明,弘扬传统文化 ——文学院发展成就观察团赴甘肃多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文学院2发布时间:2023-08-25浏览次数:410

探源华夏文明,弘扬传统文化

 ——文学院发展成就观察团赴甘肃多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要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2023年暑假,为促进青年学子探索华夏文明、传承优秀文化、提升专业素养、感受陇原巨变,通过实践锻炼增长才干、拓展眼界,主动担负起青年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文学院共组织四支“华夏文明传承与探源”发展成就观察团分别赴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宁县、庆城县、镇原县及平凉市崆峒区、静宁县等多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部分遗址实景)


甘肃作为先周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研究周人的发展踪迹及其国家形成的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自2023730日至823日,四支实践团分别到石家及遇村遗址、庙咀坪遗址、常山遗址、马莲河河道、城纪故城遗址、庙儿坪遗址与番子坪遗址、南佐遗址、岐黄文化遗址等九个文化遗址和周祖陵、鹅池洞、小崆峒、北石窟寺、王符纪念馆、静宁县博物馆、静宁县成纪文化城、陇东民俗博物馆、庆阳市博物馆、庆城县博物馆等十个文博单位进行考察调研。


(图为部分遗址原貌、馆藏文物及彩陶残片)


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对于陇东地区华夏文明起源、发展、传承等情况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知。实践队员梁鹏飞同学认为:“陇东地区是周文化起源的重要区域,也是西周晚期以来,周与西北地区戎人、秦人彼此接触的前沿地区。石家及遇村遗址的考古发现,揭示了周秦戎实力此消彼长的复杂关系,对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重温了周人历经部族迁徙而后在陇原大地上发展壮大的光辉历史,实践队员段雪梅同学感叹:“周人以农业立国,《豳风·七月》叙述了农人一年间的辛劳艰苦与生活状况,再现了周代的农业生产活动。作为《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作品,它就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实践队员韦星辉同学谈道:“先周部族的居陇经历,为后世陇东地区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参观王符纪念馆,我对‘陇右文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为部分文博单位实景)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华夏文明探源与传承”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参观调研、田野记录和民间访谈等方式开展了扎实的发展成就观察实践活动。队员们寻访周人发展印记、观察历史遗存、研究文化遗址、探寻陇东地区的周秦文化渊源,真正做到了在实践锻炼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不仅了解到当地的历史文化知识、见识了陇原振兴与巨变,更意识到青年大学生要主动担负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切实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奉献精神,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撰稿:王婉婷  审核:王学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