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中文讲堂·名家讲坛丨胡范铸、杜敏、方小兵:语言学研究的时代取向

发布者:文学院2发布时间:2023-10-31浏览次数:257

1027日上午,应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胡范铸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杜敏教授、南京大学方小兵教授来我院作学术报告。三位专家围绕“语言学研究的时代取向”各自进行了主题报告。报告由刘志刚副教授主持,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雒鹏及黄海英、马玉红、朱生银老师等参与对谈,研究生、本科生共计40多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



第一讲中,胡范铸教授以“学术论文的生产”为题进行学术报告。首先,胡范铸教授以“学术不是什么?”引入话题,进而回答了“学术是什么?”接着,胡范铸教授用幽默的语言,从“学术是一场思想的游戏”“论文是一套语言的体操”“投稿是一场理论的恋爱”三个方面全面讨论了学术论文生产的历程。最后,胡范铸教授认为任何学术知识的生产,必须是“问题、目标、方法的统一”。



第二讲中,杜敏教授从“语言研究的分野”和“语言研究的时代取向”两个方面进行了主题报告。首先,杜敏教授从语言学科的分野开始,讲解了语言研究在本体、应用、教育、理论、比较等各个方面的研究。而语言认知上的不同以及语言研究个体的因素都会形成不同的研究取向。另外,杜敏教授指出,语言研究的时代取向则要突出语言“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学术、服务个体发展”的研究选择。杜敏教授认为语言应考虑到时代对语言学的现实需求、创新需求及语言学者在当下的发展需求。时代要求学术研究要以问题为导向,服务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最后,她指出,语言学要走创新之路,要使冷门绝学,绝而不冷,使新兴学科勃然发展。



第三讲中,方小兵教授以“语言规划的文明取向”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首先,方小兵教授通过梳理语言规划视角下的语言取向并指出其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语言规划的“文明取向”这一普适性理论。接着,方小兵教授以“语言自文明始,与文明相辅相成”“语言包含‘诚’‘敬’‘怨’等言语伦理”“推动中国语言规划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构”为主要依据对“语言规划的文明取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最后,方小兵教授指出,语言规划的“文明取向”最终宗旨通过语言的普世性理念来传播中国文化,进而建立属于自己的术语话语权。

此次三场讲座中,三位教授以深厚的学养、广阔的视野,为现场师生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结束后,三为专家与我院师生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最后,刘志刚副教授对报告会作了总结,认为三位老师回答了时代背景下“何为语言学?语言学何为?语言学者何为?”等一系列问题。他对三位教授的到来表示感谢,希望未来三位教授能继续指导和帮助我院语言学学科的发展,从而推动我院中文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主讲人简介:

胡范铸,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导、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CTTI智库)首席专家,中国修辞学会执行会长、上海市语文学会会长、上海市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复旦大学《当代修辞学》编委会主任、《文化艺术研究》执行主编。

杜敏,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现任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秘书长,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陕西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语言学、传播学等科研工作。表论文8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文摘刊物转载或复印,多篇论文获陕西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出版专著多部。

方小兵,南京大学教授,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副主编,学术集刊《中国语言战略》执行主编,丛书“语言资源与语言规划”主编;担任国际城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理事、南京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政策研究报告》编委,《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编委及审稿专家。主编教材获“江苏省精品教材”称号(2011年),专著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8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点课题)、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一般课题)、国家语委委托项目(重点课题)、教育部语合中心项目(重点课题),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