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智库成果荣获CTTI 2023年度中国智库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发布者:文学院2发布时间:2023-12-15浏览次数:183

1211日,由南京大学、云南大学与江苏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2023新型智库治理论坛”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文学院党委书记张理中受邀参加并在“中国特色新型文化智库高质量发展与创新”专题论坛做了主旨报告。会议发布了CTTI 2023年度中国智库研究优秀成果评选结果我院赵逵夫教授及其团队完成、文学院CTTI智库“甘肃省文化资源与华夏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申报智库成果牛郎织女传说与中国七夕节”系列研究图书4荣获一等奖。这是我院智库自去年获两项二等奖以来的又一重要突破。


赵逵夫先生多年来致力于牛郎织女传说研究,发表相关论文40多篇,出版相关论著8部。本次智库成果的申报,是赵先生近两年相关研究的结集,共4部《主流与分流——“牛郎织女”传说与七夕节俗传播与分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中国节日志•七夕节》(光明日报出版社2023年),《七夕文化透视》(人民出版社2022年),“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人民出版社2022年),总计198万字。参与者还有王贵生、田有余、彭金山、隆滟、张银、孟子为、李言统、那贞婷、张芳、李凤鸣等。本成果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牛女传说的集成研究,将传世文献、出土材料和田野调查相结合,总结牛女传说和七夕节俗的历史演变、传播规律及影响范围,新见迭出,是百年来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典型范例,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赵先生认为,织女原型为秦人先祖女修,产生于西汉水上游(今陇南西和、礼县一带),植根于秦文化(尤其是秦早期文化)的土壤;牛郎原型为周人先祖叔均,产生于陇东,植根于周文化(尤其是早期周文化)的土壤;牛郎、织女隔汉水而居东、西,以及牛郎织女故事的形成,其实就是周秦文化融合的反映,也是华夏文明在甘肃生根、发芽和广泛传布的历史见证。另外,本成果着力发掘牛女传说及七夕节俗对真诚、纯美爱情的向往、追求与肯定,总结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勤劳、善良、忠贞的可贵品质,探寻其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及对亚洲文化的巨大影响,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来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成果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反响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根据赵逵夫先生的研究成果,2006年10月中国民协组织甘肃省西和县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2008年6月,西和乞巧节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09年,“中国七夕节”获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项目。2013年,主流与分流书稿获批为201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部分论文发表于《中华文史论丛》《清华大学学报》《北京社会科学》等重要学术期刊,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新型智库治理论坛”是南京大学和光明日报社共同创办的专题研讨会,自2016年以来论坛已连续举办七届,旨在通过专题研讨交流等形式,充分展示我国智库界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推动新型智库健康发展,推进决策咨询体系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