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声(第四季)第十讲丨慕江伟:新世纪抗日谍战小说的叙事探索

发布者:文学院2发布时间:2024-03-04浏览次数:262


202431日,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慕江伟老师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新世纪抗日谍战小说的叙事探索”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慕江伟老师主讲,沈文秀老师主持,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及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部分本科生参加讲座。



慕江伟老师以幽默的语言调节气氛,阐释了选题缘起与意义,以经典谍战小说作家龙一和海飞的代表作品作为切入点,对其叙事逻辑和篇章结构进行了细致探索,并分享了其解剖作品时对研究方法的思考。

慕老师介绍道,新世纪抗日谍战小说主要兴盛于20062010年,此阶段有以下几个鲜明表现:一是这一阶段谍战小说创作量达百余部已出版小说);二是2008年麦家的《暗算》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三是以麦家、龙一等人的谍战小说和剧本创作为先导以李安电影《色戒》为引擎,谍战剧席卷中国市场《风声》《潜伏》已成为国产电视剧观众最为熟悉的作品。慕老师简略介绍了网络抗战小说,因其同质化严重、文学性价值不高,故老师以“60”后作家龙一和“70”后作家海飞的经典作品入手,带大家分析了谍战小说创作的基本特点,并细致地介绍了二位作家小说的叙事策略。



作家龙一的创作背景主要集中在天津租界,慕老师将其创作特点概括为“租界元素与暗战的互动”,对其叙事策略的介绍主要集中在“悲剧的戏剧化处理”“故事的折叠讲述”与“爱情元素融入谍战”三个方面,前两个叙事策略分别以《借枪》和《代号》为例进行讲述。作家海飞的创作背景则主要集中在上海弄堂,慕老师将其叙事策略总结为:“缓减暗战参与者之间的信仰隔阂”“革命者暗战的主要载体”及“包含着信仰与婚姻(爱情)的悖论”,第一和第三个叙事策略分别以《向延安》和《捕风者》为例进行讲解。慕老师对作家海飞的叙事风格进行了概述:“舍弃‘极端状态下崇高壮丽的美学追求’,选择‘回归到日常生活的诗意找寻’,巧妙地把革命的英勇与世俗的日常结合在一起。”

慕老师总结道,“龙一与海飞创作的抗日谍战系列小说,践行着‘谍战不光是写谍战,也是在写人丰富的内心’的艺术追求,由此塑造出了一批精神与信仰充满矛盾的暗战革命小人物形象。同时也写出了历史暗战洪流中,革命者的茫然、无奈、怀疑、焦虑及坚毅的内心。”



沈老师对讲座进行总结,表示自己受益匪浅,并对慕老师的讲解表达了感谢。提问环节中几个学生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疑问,慕老师一一进行了解答,至此,本次讲座完美地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