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中文讲堂·名家讲坛|孙惠芬:出走与还乡

发布者:文学院2发布时间:2024-06-21浏览次数:27


2024年6月18日,应学院邀请,国家一级作家孙惠芬为文学院学生作了题为《出走与还乡》的线下学术报告讲座。杨天豪副教授主持讲座,杨光祖教授、孙强教授等40多名师生参加。

讲座伊始,孙惠芬作家以“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作家”引入话题,探讨当下作家应该如何去写作的问题。



讲座的第一部分,孙惠芬作家从自己的出生地出发,回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孙作家表示“东北、海边、码头、出生的大家庭、复杂的家庭关系和庞大的家庭人员构造”等词汇成为了她早期创作的关键词。独特的乡村生活,深刻的童年经历使得孙惠芬作家很少关注外部的大自然,她始终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为自己创作的核心。

讲座的第二部分,孙惠芬作家提及外来文明以及内心的精神世界对她创作的影响以及她作为一个作家的成长。她提到外来文明似乎成为摇动她内心的东西,她第一次对自己的家乡与生活的地方有了新的观察和发现,在她笔下“伤痛的乡村”中她开始重新思考死亡的问题,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多开始关注乡村农民沉沦后的精神世界。从乡村到城市再到乡村的过程中,孙惠芬老师不断在寻找自我,追寻自我的精神家园,最终她有了深刻的总结:“贫瘠的乡村,不贫瘠的是人的精神”。正如她的作品中似乎只有无限的出走,但并没有还乡的表达。但孙惠芬作家对于还乡的意义也进行了解释,她认为人没有在地理上的还乡,而是找寻精神上的还乡。

 


讲座的互动环节,孙惠芬作家热情、详细地回答了同学们关于“原生家庭”“内心敏感”“童年记忆”等问题的提问。孙惠芬作家认为,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每一个人都应该正视自己内心的表达,例如内心的敏感、不敢、矛盾等情绪,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最终也会决定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作家。

最后,杨天豪副教授与杨光祖教授、孙强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分享了个人体会,认为孙惠芬作家的分享真挚、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个老师和同学,也为同学们树立了十分优秀的榜样。



 

主讲人简介:

孙惠芬,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文化名家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辽宁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孙惠芬中短篇小说文集七卷,长篇小说七部,童话一部。中篇小说《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歇马山庄》《上塘书》《寻找张展》分别入围第六届、第七届、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部分作品译介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