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上午,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西北师范大学主办,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2024年甘肃天水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修班在西北师范大学开班。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明军出席开班式并致辞,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星杰参加开班式,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马世年、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二级主任科员祁晓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武山旋鼓舞”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代三海分别发言,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侯冬主持开班式。
张明军在致辞中向各位学员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指出学校在中国古代文学、民间文学、民俗学等与非遗相关学科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成绩。他强调,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当下文旅事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天水地区历史悠久,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众多,本期研修班要加强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探索研究,同时强化宣传力度,不断强化公众认知,促进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马世年表示,甘肃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成就了甘肃非遗大省的美誉。西北师范大学扎根陇原、奉献陇原,多年来在致力于甘肃非遗研究与保护传承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以文学院赵逵夫教授的系列学术成果为支撑,陇南市西和县“七夕节(乞巧节)”与“西和麻纸制作技艺”先后入选2008年第二批、2021年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是西北师范大学的自豪和骄傲,也是甘肃省文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祁晓亮表示,天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以来,随着“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如意甘肃·多彩非遗”全省非遗展演活动在天水市举办,全省各市(州)组织优秀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赴天水市宣传推介,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及大众,融入生活。依托西北师范大学厚重的教学科研优势,通过举办本期研修班,助力天水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文旅强省建设贡献非遗力量。
研修班学员代表代三海表示,我们将加倍珍惜此次学习交流机会,希望将研修期间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将来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为我省文化建设、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悉,2023年,甘肃省文旅厅、教育厅、人社厅联合公布了12所甘肃省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院校,西北师范大学名列其中。本届研修班将邀请省内相关专业著名专家学者担任授课教师,在为期20天的研修培训中,设置了理论课程、专题讲座、实践教学、技艺展示与研讨等多样化的课程模块,旨在对天水市遴选推荐的25名各级非遗传承人进行系统培养,帮助非遗传承人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科业务负责人董晓辉,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王浩、许琰,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学翠,本期研修班全体学员以及文学院教师代表、部分学生共计50余人参加了当天上午的开班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