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中文讲堂·名家讲坛丨程水金:宏观与微观

​——以《尚书》研究为例

发布者:文学院2发布时间:2024-10-28浏览次数:11


2024年1024日,应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邀请,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水金作了题为《宏观与微观——以〈尚书〉研究为例的学术报告。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王浩教授主持,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世年教授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与博士生60余人参加。



讲座伊始,程水金教授简要介绍了《尚书》作为经学进行研究的价值和学术意义,并指出尚书》的年代”蕴含四个不同意义指向:史实年代成书年代流传年代与整编年代教授认为,对《尚书》的理解应将其置于宏观的先秦史官文化演变过程中进行考察继而详细阐释了先秦史官文化从“巫史同源”到“起文书草”亦即“作官书以赞治”的“胥吏之史”,再到执简策以记言行的“记事之史”的演变过程。程教授指出,史官的身份特征从“胥吏之史”的分化到“记事之史”的产生,必须以“传世不朽”的观念为前提“传世不朽”观念的出现,导致了由铸器刻铭到之竹帛的书写载体演变。“记事之史”的分化与记事简策的产生,又为编年史书的问世预设了史料前提,也提供了历史反思的经验对象。



紧接着,程教讲述了“以古鉴今”暨“当下”与“历史”的双向互动关系经历了三种不同的表现形态“援例性”的“以事为鉴”到“以理为鉴”,再到“理事共鉴”他认为,“以理为鉴”的代表是《逸周书》“理事共鉴”的代表是《国语》,《尚书》则处于“援例性”的“以事为鉴”阶段进而程教授着重分析了西周末年平王东迁洛邑的现实需要与《尚书·洛诰》《召诰》《康诰》《多方》《多士》《盘庚》以及《逸周书·度邑》等相关文本之间的关系,支出《尚书》文本编纂、定型与西周末年东周初年政治形势变迁之间的联系。程教授认为,应该将《尚书》作为一个流动性文本,是“历史”与“当下”的互动

最后,程教授认为应该从文章学角度《尚书》进行解读,将《尚书》的每一篇看作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关注其前后照应、上下关联的关系,注重探究《尚书》中任一虚词意义。如此,《尚书》研究才能进一步推陈出新。

互动交流环节,程教授细致解答了同学们的问,与会师生受益匪浅。王浩对程水金教授表示感谢并进行总结他认为,程教授倡导文化与文学的综合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在宏观视野观照下进行文本解读,微观研究对宏观研究又构成很好的支撑,两者构成双向互动关系。从文章学角度解读《尚书》文本,注重其前后的照应、上下的关联,从而提出新看法。程教授的治学理念和方法,对青年学子从事学术研究具有方法论的示范启发意义。



 

主讲人简介:

程水金南昌大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创院院长,现任国学研究院学术总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先秦名学文献整理及其思想流别研究”(2018)首席专家,《光明日报》“文史哲周刊”《文学遗产》编辑委员,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阳明学会常务副会长,《正学》主编。主要从事先秦文化与文学之综合研究,多次负责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重点人文基地重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