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声(第五季)第八讲丨陈丹奇:《武王践阼》的文本演变与文化记忆

——以上博简乙本、甲本与《大戴礼记》本为中心的探讨

发布者:文学院2发布时间:2024-12-10浏览次数:10


2024年12月5日,学院举办了青年之声(第五季)第场讲座,陈丹奇老师为学院师生作了“《武王践阼》的文本演变与文化记忆——以上博简乙本、甲本与《大戴礼记》为中心的探讨”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洪帅教授主持,杨同军教授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数十人参加。

  


陈老师上博简、上博简《武王践阼》《大戴礼记·武王践阼》进行简要介绍,认为上博简《武王践阼》视为甲、乙两个传本。在辨析众说的基础上,从师尚父(太公望)的称谓、丹书之道的指代、斋戒日数的表述等七个方面,论证乙本源于王官之学,甲本则经儒家增益改写。其次,陈老师运用“四重对读”的方法,对上博简乙本、甲本与《大戴礼记》本加以对比分析,通过排除讹脱衍倒与不同流传体系的“非实质性异文”,钩稽出《武王践阼》文本在历史流传过程中被有意改写的“实质性异文”。再次,陈老师考察简甲本对简乙本的“儒学化”改写、今本对简乙本与甲本的“经学化”改写,从而探讨战国儒家与汉儒的现实诉求与文化记忆。

 


洪帅教授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总结指出陈老师运用新的材料视角与方法观照武王践阼文本,让大家眼前一亮。在掌握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进行细致考察,对其承载的文化思想进行阐发,使我们对《武王践阼乃至儒家经典的传承有了更为深刻的体认。最后,陈老师就中国早期文本生成与流传问题与学院师生展开热烈讨论


 

 

主讲人简介:

陈丹奇,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现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两汉文学、简帛学。近来在《光明日报》《中州学刊》《河北学刊》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专项课题各1项。曾获评甘肃省优秀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