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上午,学院秘书学专业举办“教学文化月”青年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秘书学系专业任课教师崔国清、宋登安、慕江伟、陈丹奇四位青年教师分别作公开课教学展示。活动由系主任朱元军老师主持,李明德、蒙娜、汤静、黑金福等专业任课老师与秘书学专业全体本科生参与。
崔国清老师讲解的题目是:《解锁高效会议筹备密码:从流程设计到细节落地的全过程管理》。在课程导入环节中,崔老师从数据角度提出高效会议对办公效率的重要性,引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然后列举三个最应规避的“会议灾难”(如:跑题、超时、无结论)简要介绍会议筹备的重要性,以及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在授课环节崔老师从会议基础理论、会前筹备、会中组织、会后整理、会议筹备核心价值与战略等多个角度展示会议筹备的全过程管理。
崔老师结合古代会议组织理念与现代会议管理精髓,揭示会议作为民主发展基础的重要地位。具体到会议筹备的各个环节中,崔老师为学生带来了详细的实践策略,以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与高效产出等。通过此次学习,秘书学系的同学们对高效会议筹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进一步推动个人专业水准的全面提升。
宋登安老师讲解的题目是:《公文文种的选择与主体要素规范——以“请示”为例》。课程导入环节,宋老师展示了因公文文种选择错误或主体要素不规范而导致工作失误、沟通不畅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授课环节宋老师以公文文种的分类、公文文种的选择、“请示”文种详解为单元进行讲解交流。整个过程以“请示”为中心,兼及其他公文文种,讲解了公文主体要素的标识与写作规范。最后,宋老师以一则“请示”案例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文种错用、标题不规范、主送机关错误、请示缘由不充分、请示事项模糊等)为例,通过提问的方式请同学们找出示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师生交流讨论对示例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请示”写作规范的理解。宋登安老师以“请示”为例,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对公文文种和公文的主体要素进行了介绍。教学过程循序渐进,以实际失误案例导入激发兴趣,知识点的讲解深入、细致。
慕江伟老师的讲题是《公文写作格式规范训练——从常见问题到专业提升》。慕老师从公文的内涵与分类引出了当前公文写作格式规范中的八类常见问题,并巧妙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探讨了公文版头、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附件、主题词、抄送单位等模块中涉及的21个小问题。通过互动式教学,提升学生在公文写作上的规范意识,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尽量避免出现格式规范的常见错误,进而实现专业水平方面的提升。
慕江伟老师的课堂教学生动有效,授课内容深入浅出。他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为基础,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讲解清晰透彻,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消化了知识,提升了能力。
陈丹奇老师讲授的主题为“公文写作的多维特点”。陈老师在导入环节展示了目前所见最早的公文实物——简牍文书,通过“封检”实物、简牍文书的形态及套语,引出公文的“保密性”、格式要素以及公文写作的运动过程、程式用语。随后,陈老师从主体、客体、受体与载体等多个维度出发,结合具体实例,详细解析了公文写作的“受命性”“实用性”“时限性”“法定作者制发”“受体定向性”等本质特征;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分组的形式讨论、分享“通知”“申请书”“请假条”的多维特点。紧接着,陈老师进一步阐述了公文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在对比相关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归纳出公文写作的特点等。
陈丹奇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历史与现代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式,有效突破了公文写作抽象性强的难点。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公文写作的多维特点,而且具备了撰写各类公文时精准把握具体文种特征的能力,还有助于他们成为恪守职业道德的新时代公文写作人。
在随后的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中,青年教师阐述了公开课的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对教学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复盘和总结;听课教师对新教师的公开课展开了细致的研讨,既高度肯定青年教师课堂中的亮点,同时也点明了改进提升的方向,并给出了优化建议,让青年教师们受益匪浅。评课环节氛围融洽和谐,大家畅所欲言,真诚分享,思维在交流碰撞中升华,技能在磨砺锤炼中精进。
副院长李明德表示,“教学文化月”的青年教师公开课活动,为青年教师们搭建一个能力展示、交流互鉴以促进共同提升的平台,既锤炼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又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展现了我院秘书学系青年教师过硬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要求全体本科生参与,把本科教育教学工作重心切实由“教”(教师、教材、教学)向“学”(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大幅转移,以教风引领学风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秘书从业技能,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专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