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由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中国近现代文学转型学术论坛”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南开大学、兰州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兰州城市学院、桂林学院、新乡学院、陇东学院等20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博士生代表共60余人参会。
开幕式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浩教授主持。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世年教授,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河南大学关爱和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张兵教授先后致辞。
马世年副校长介绍了西北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成就,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优良学风与近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厚积淀。他希望本次论坛能打破近现代文学的学科界限,整合学术资源,深化对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研究。
关爱和教授高度评价西北师范大学在西北高等教育和中国师范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为学界培养的众多知名学者。他期待论坛能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现代化研究,并鼓励青年学者在此领域取得突破。
张兵教授介绍了文学院近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在西行文献整理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认为,这些史料工作为近现代文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审视西北地域文化与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并恳请学界继续支持学院相关研究发展。
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河南大学胡全章教授、南开大学耿传明教授、兰州大学张向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左鹏军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孙强教授和侯冬教授,分别就康有为与晚清文学界革命、近代佛教僧人创作与中国文学的现代价值转换、晚清来华传教士提倡“New Literature”对“新文学”的影响、孙为霆散曲的价值与风格转变、晚清西北行记的边疆书写、晚清幕府中的域外诗歌研究等议题作了精彩报告,集中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发了与会学者的热烈反响。
下午会议还进行了分组讨论环节,学者们围绕近现代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语言与文体转型、文学思潮/社团/流派与作家作品研究、西北地域文化与中国近现代文学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闭幕式由西北师范大学孙强教授主持。广西大学张惠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冉耀斌教授、西藏民族大学栗军教授、浙江工商大学付建舟教授分别汇报了各小组的研讨情况。河南大学杨波教授作学术总结,指出会议论文涉及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时段,研究对象包括经典作家作品的解读阐释、诗歌、行记等重要文学题材的剖析、以及核心文学概念、思潮的辨析梳理,多维度呈现了近现代文学转型与嬗变的复杂样貌和可能性。他表示在技术赋能背景下,近现代文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应回应社会现实,充分汲取数字技术的优长,以全球化的比较研究视野,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转型的共性与差异,此次会议也是这一话题的回应和延伸,有助于拓宽学术视野,深化对近现代文学转型规律的认识。与会学者认为,本次论坛论文考证严谨、视角新颖、整体水平高;小组讨论热烈深入,学术氛围浓厚,充分展现了近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与新气象。
本次论坛为国内近现代文学研究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与会学者通过探讨前沿问题、发掘文化资源、提升学术素养、培育学术新人,将有力推动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