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应西北师大文学院邀请,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耿传明教授作了题为“人文研究学者的境界与问题意识的培养”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孙强教授主持,郭国昌教授及文学院研究生40余人参加。
耿传明教授以文学研究中常见问题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学术研究容易陷入的误区,阐述了人文研究者需要“转识成智”的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通过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的“先器识而后文艺”一语,分析了器量胸襟和眼界格局的重要性,指出人文学者的境界和素养需有“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实现道、法、义、情的圆融。研究注重中西方方法论的互补,阅读注重“博”和“约”的兼顾,强调学术研究的本质在于“通”——融会贯通、通达万物,这既是治学的根本,也是为人的要义。耿教授着重讲述了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与人文关怀。他以一篇“如何制作冰淇淋”的论文为例,生动揭示了文学研究中“真假问题”现象,并从问题意识的培养延伸至“心灵归宿”的探讨,阐释了儒、释、道思想与现代人终极关怀的内在联系——关注众生与远方。接着,系统讲述了论文选题的标准、方法和来源,以及文学研究的方法体系。既从理论高度指明了选题方向,又结合具体实践经验,讲解了文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和基本原则。最后,他分别从意象分析、文学史与思想史的交融、作家论三个维度,选取几篇示范论文,解析了优秀论文在选题和写作方面的卓越之处,为师生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选题方法指导。
在讲座的交流互动环节中,耿传明教授细致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与会师生受益匪浅。随后,孙强教授对耿传明教授表达了真挚的感谢,并进行简要总结。他认为耿老师的讲座生动地阐释了人文研究者的境界与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培养途径,深刻揭示了人文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为我们进行文学研究给予理论启迪和方法指导。
主讲人简介:
耿传明,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学和思想文化研究。曾在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韩国济州大学等机构担任客座教授及访问学者。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海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著作有《独行人踪——无名氏传》《轻逸与沉重之间“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学》《周作人的最后22年》《决绝与眷恋——清末民初社会心态与文学特型》《鲁迅与鲁门弟子》《来自别一世界的启示:现代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与乌托邦心态》《扣问与触摸——百年中国文学的精神史探寻》等。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多项,获得教育部和天津市优秀社科成果奖多次。担任的学术职务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梁斌研究会副会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