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搭建展示风采、交流互鉴的专业平台,文学院于6月29日在10B502、518教室举办2025年春季学期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学校教学督导许琰、周小娟,学院李明德、李天保、王延模、朱元军、邱林山、马玉红、李妍、崔国清、田有余等教师担任评委。
经过班级初赛的严格选拔与激烈角逐,最终一批教学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突出的同学脱颖而出,晋级院级决赛。参赛同学们分为A、B两组,通过教学设计、即兴演讲、教学展示(含模拟授课、课件制作、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四个环节,充分展示同学们扎实的学科功底、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过实习历练后更趋成熟的课堂驾驭能力。
比赛中,评委们依据严谨的评分标准,从多个维度对同学的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细致的考评。经过紧张激烈的比拼和评委公正严格的评审,路毛毛与王乐荣获一等奖;方仲华、王娟、李润泽、赵颖颖和王欣悦荣获二等奖;石萧雯、王素娟、王瑶、马煦雯和王语嫣荣获三等奖;蒋学莲、梁鹏飞、温馨、张丽媛、马宁宁、逯宁萱、孙艳、陈溶、王涵晔、卓芯如、徐丽佳、李艳玲、刘梦圆荣获优秀奖。学院推荐路毛毛、王娟、王乐、李润泽、方仲华和赵颖颖等同学参加校级赛。
评委老师对参赛同学的表现进行了专业而全面的点评。李天保老师高度评价了同学们展现出的专业素养,特别肯定了以下亮点:1.对教材内容理解深刻到位;2.教学条理清晰,层次分明;3.心理素质稳健,普通话标准流利;4.课堂反思具有深度。同时,李老师也中肯地指出需要改进的方面:1.教学重难点区分不够明确,需加强针对性突破;2.建议重点提升讲授技巧和板书设计能力,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周小娟老师对各位同学展现出的学科素养与教学创新能力表示充分肯定。其一,文本解读精准深刻,教学实施中能渗透前沿理念;其二,教态语言兼具专业性与感染力;其三,实习实践感悟即兴演讲,展现出青年学子特有的教育热忱。
许琰老师指出,部分教案存在格式不规范、教学要素缺失的情况;其次,教学目标设计未遵循“知识-能力-素养”的三级目标体系;再次,教学方法表述不够精准,重点难点分析不够突出;最后,板书设计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这些专业指导意见为同学们改进教学实践提供了明确方向,有助于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李明德老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文学院在师范生培养方面的前瞻理念与扎实成效。学院将以大赛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内涵建设,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语文师资人才。
院级复赛同学风采展示:
姓名:路毛毛
授课内容:《无衣》
参赛感悟:本次比赛我试讲的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单元的《无衣》,感谢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锻炼和成长的机会,通过这次比赛,我看到了很多同学身上值得我去学习的优点,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我相信此次比赛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迈向一个更好的自我的起点。未来,我会继续深耕钻研,将比赛中的收获转化为前进动力,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姓名:方仲华
班级:2022级汉语言文学3班
授课内容:《梦游天姥吟留别》
参赛感悟:衷心感激学院精心筹备的师范生技能大赛,它宛如一扇明亮的窗,为我推开了展示自我的广阔天地。参与此次比赛的历程,恰似一场浸润心灵的文学之旅,令我收获颇丰。在角逐过程中,我不仅锤炼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本领,更在实践中磨砺出扎实的综合素养。诗仙李白笔下天姥山的奇幻瑰丽,与比赛中汲取的宝贵经验相互交织。未来,我定会怀揣这份热忱,深耕专业知识,让“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理念化作前行的动力,在教育之路上稳步迈进。
姓名:王娟
班级:2022级汉语言文学3班
授课内容:《将进酒》
参赛感悟:非常感谢学院组织举办的此次师范生技能大赛,让我有机会和平台展示自己,参加此次师范生技能大赛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参与此次比赛,不仅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更能提升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带着在比赛中学习收获的珍贵建议和经验,在今后我将更加认真地学习专业知识,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
姓名:李润泽
班级:2022级汉语言文学1班
授课内容:《与妻书》
参赛感悟:“生命中见证过多少真实,付出过怎样的努力,我希望就会有怎样的底气。”本学期的顶岗实习经历让我在师范生成长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在成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的路上,我将会不断加深自己的底气,积累经验,充实自己,不负教师光荣的使命。
姓名:石萧雯
班级:2022级汉语言文学3班
授课内容:《变形记》
参赛感悟:参与此次师范生技能大赛,是对教学能力的全方位淬炼。备赛时,反复打磨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到教学环节的巧妙衔接,让我对教材解读与课程整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模拟授课过程中,如何把控课堂节奏、应对突发状况,以及通过眼神、提问与“学生”互动,都让我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与众多优秀同学同台竞技,既暴露了自身在板书设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不足,也从他人的创新教学方法与创意课堂活动中获得启发。这场比赛让我深刻意识到,扎实的理论功底需与灵活的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未来我将继续精进教学技能,朝着优秀教师的目标稳步前行。
姓名:王素娟
班级:2022级汉语言文学4班
授课内容:《短歌行》
参赛感悟:感谢学院筹办的本次师范生技能大赛,让我发现在成长的路上还存有多种可能性。这也是我三年来第一次参加学院举办的这类型比赛,曾经总是百般否定自己,但朋友说要勇于挑战。这次比赛也让我收获满满,从备赛时的精心打磨每个环节,到比赛现场观摩其他优秀同学比赛,整个过程都我受益匪浅。这次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实践水平,更让我明白成为优秀教师还需要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持续学习的决心,未来我会继续努力,稳扎稳打,在教育行业继续深耕。
姓名:蒋学莲
班级:2022级汉语言文学1班
授课内容:《客至》
参赛感悟:非常感谢学院筹办的此次师范生技能大赛,为我们搭建如此高水平的实践平台,让我们将理论转化为教学能力,在竞技中锤炼师范人的专业素养。这次比赛不仅是一次技能的较量,更是一次教育初心的洗礼。我将以此次经历为起点,继续深耕教学艺术,努力成长为有情怀、有本领的人民教师!
姓名:梁鹏飞
班级:2022级汉语言文学2班
授课内容:《念奴娇·赤壁怀古》
参赛感悟:由衷感谢学院举办此次师范生技能大赛,为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珍贵舞台。备赛《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从文本解读到课堂设计,从语言表达到手绘板书,每个环节都让我对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赛场上目睹众多优秀同学的风采,我深受触动。未来,我将以他们为榜样,不断锤炼本领,努力成为专业素养过硬的人民教师。
姓名:温馨
班级:2022级汉语言文学2班
授课内容:《装在套子里的人》
参赛感悟:参加师范生技能大赛后,我深刻体会到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想的引导。教学中,我注重情境创设与任务驱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批判性思维。 同时,我也意识到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文本表面,而应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我们是否也是‘套中人’”这一问题。 通过本次比赛,我更加明确了教学不仅是语言的训练,更是思想的启迪。 未来,我将继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学效果,为培养新时代人才而努力。
姓名:张丽媛
班级:2022级汉语言文学1班
授课内容:《鸿门宴》
参赛感悟::由衷感谢学院精心筹办的本次师范生技能大赛,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实践平台,更让我深刻体会到深耕古典文学教学的价值与魅力。这也是我首次挑战《鸿门宴》这样富含历史张力与人性博弈的经典篇目进行教学展示。比赛现场,既是展示的舞台,更是学习的课堂。观摩其他同学的精彩表现,让我开阔了眼界,学习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创新的课堂组织形式,深刻认识到一名优秀教师所需具备的扎实专业素养、灵活的教学技巧以及从容的临场应变能力。这次经历于我而言,远不止于一次比赛。它极大地提升了我的教学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身的成长空间,并坚定了我持续学习、不断精进的决心。未来,我将继续夯实专业基础,锤炼教学本领,步履不停,努力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深耕细作,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而笃行不怠。感恩这次淬炼,让我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姓名:马宁宁
班级:2022级汉语言文学4班
授课内容:《陈情表》
参赛感悟:很感谢能参与师范生技能大赛,借《陈情表》授课契机,我尝试传递文本深情,却深知与优秀同学差距显著。比赛让我清晰看到自身在教学把控、情感传递等方面的不足。感恩学院搭建平台,让我能在对比中学习,未来会沉下心打磨教学,追赶伙伴脚步,努力践行“以赛促学” 。
班级:2022级汉语言文学2班
授课内容:《故都的秋》
参赛感悟:《故都的秋》让我在讲台上触摸到了文字的温度与文化的厚重。备赛中,我深刻体会到郁达夫笔下‘清、静、悲凉’的秋意不仅是景致,更是一种文化血脉的流淌。感谢大赛让我以教师的视角重新解读经典——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带学生走进文字背后的生命感悟。未来,我愿以更扎实的功底和更炽热的教育情怀,在语文课堂中播撒文学的种子,让每一篇经典都成为学生心中的‘故都之秋’。
姓名:王乐
授课内容:《登高》
参赛感悟:站在教师技能大赛的舞台上,每一秒都是成长的见证。为呈现精彩的语文课堂,我反复研读文本,从文本解读到教学环节设计,从板书构思到语言打磨,每一个细节都倾注心血。当在模拟课堂中,用生动的语言带领“学生”穿越文学长河,感受文字魅力时,我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与思想的共鸣。感谢大赛提供的平台,未来我会带着这份热忱,继续探索语文教学的无限可能!
姓名:赵颖颖
班级:2023级汉语言文学2班
授课内容:《爱莲说》
参赛感悟:去年,我以观众身份仰望舞台上的同学,心生向往;今年,我终于站上赛场直面挑战。尽管过程中暴露出表达卡顿、临场应变不足等问题,但备赛时的日夜打磨、反复演练,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蜕变与成长。“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希望我能永远保持前进的节奏,可以缓慢,但绝不停止。这场比赛于我而言,是成长的印记,更是未来深耕教育的起点,希望我永远步履不停,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姓名:王欣悦
班级:2024级汉语言文学2班
授课内容:《声声慢》
参赛感悟:参加师范生技能大赛,我收获颇丰。备赛时打磨教学设计、反复试讲,深刻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赛场上,面对评委和观众,既锻炼了临场应变能力,也从其他同学的精彩表现中汲取灵感。此次经历让我认识到自身不足,明确了提升方向。赛后,我更加注重教学细节,通过观摩优质课程、研读教育理论书籍,不断精进专业素养。同时,我也意识到,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课堂互动与学生思维引导。这些感悟将激励我在教师成长之路上继续深耕,为未来的教育事业夯实基础。
姓名:王 瑶
班级:2023级汉语言文学3班
授课内容:《谏太宗十思疏》
参赛感悟:本次比赛我选择试讲《谏太宗十思疏》这篇课文,作为一篇近几年才加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古文,我认为这篇文章有三个特质是现在的高中生所需要的,即爱国情怀,论证逻辑与“十思”带给学生的人生感悟。我在试讲环节选择将论证逻辑作为讲述点,但略感遗憾的是没能展示最重要的“十思”部分,但我相信通过这次比赛,我将会对这一课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和新的切入点。在不久的未来,我也会站在讲台,向更多处于人生关键点的高中生们讲解“十思”带给我们的人生思考。
姓名:马煦雯
班级:2024级汉语言文学3班
授课内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参赛感悟:参加本次师范技能大赛,从备赛到站上讲台,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成长的旅程。选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课文,不仅因为其厚重的历史意义,更因它传递的民族精神与时代使命感。在即兴演讲中锻炼了临场应变能力,模拟授课环节让我深入思考如何将家国情怀融入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则促使我审视不足、精益求精。尽管最终获得三等奖有些遗憾,但这次经历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教师的责任——既要传授知识,更要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感谢评委的指导与团队的鼓励,未来我会继续夯实专业素养,在师范道路上坚定前行,让课堂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姓名:王语嫣
班级:2023级汉语言文学4班
授课内容:《沁园春·长沙》
参赛感悟:参加大学生文学院师范生技能大赛讲授《沁园春·长沙》,真切体会到了经典诗词教学的魅力与挑战。从剖析"万山红遍"的意象色彩,到引导学生感悟"中流击水"的青春豪情,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在打磨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当看到学生从诗词韵律中触摸到伟人情怀时,更懂得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让经典与青年生命对话的过程。
姓名:孙 艳
班级:2023级汉语言文学1班
授课内容:《无衣》
参赛感悟:参加教师技能大赛试讲《无衣》,让我收获颇丰。备赛时反复打磨教学设计,深入挖掘诗歌中同仇敌忾的精神内核。试讲过程中,看到评委专注倾听,更感受到教学的魅力与责任。同时,我也从其他同学的表现中学到了很多。此次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也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思考,激励我在教育路上不断前行。
姓名:陈 溶
班级:2023级汉语言文学1班
授课内容:《琵琶行》
参赛感悟:这次以《琵琶行——一场乐与诗的对话》为课题参赛,是想让大家感受诗与乐的碰撞。讲课时,我试着用琵琶声串联诗句,从“转轴拨弦”到“江州司马青衫湿”,让听众在乐声里读懂白居易的心境。站在台上,看到同学们专注的眼神,忽然明白:好的作品从不是孤品,诗与乐的共鸣,才是它穿越千年的生命力。
姓名:王涵晔
班级:2024级基地班
授课内容:《登高》
参赛感悟:破茧之路:一场比赛中的成长与蜕变
接到大赛通知的那一刻,我的内心便泛起了涟漪,偏偏期末考试也接踵而至,参加还是不参加,这个问题像一团乱麻缠绕着我。
直到汤老师的电话响起,那充满信任与鼓励的话语,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摇摆不定的心,让我下定决心迎接这场挑战。对很多人而言,这场比赛或许是争夺荣誉的竞技场,可对我这个“小白”来说,它更像是一扇通往未知的门,充满了刺激与不安。从研读赛事规则到着手准备,短短两周时间,我像一只迷失在迷雾中的小船,被焦虑裹挟着。一边是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一边是毫无头绪的比赛准备,紧张和自我怀疑如影随形,我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难以胜任。
比赛前的那个夜晚,我辗转难眠,内心的内耗达到了顶点。而真正站在赛场上时,状况更是不断。PPT不受控制地乱跳,演讲词卡在喉咙里,翻页笔也“调皮”地摔落在地。短短20分钟,每一秒都像是在受刑,前所未有的煎熬感席卷全身,我满心都是尴尬与懊恼。
然而,比赛并没有随着我的狼狈结束而画上句号。看着其他优秀同学自信从容的展示,我开始反思自己。李天保老师和许琰老师的总结点评,更像是一把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比赛的大门。我认真记录着他们所说的每一个要点,从演讲技巧到PPT设计,从内容逻辑到临场应变,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宝贵的经验。
这场比赛,与其说是一场竞争,不如说是一堂生动的成长课。它让我明白,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失败中汲取力量。作为未来的师范生,我深知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磨砺自己,努力掌握各项教学技能,向着成为一名能“点燃火焰”的新时代教师奋勇前行 ,在教育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姓名:卓芯如
班级:2023级汉语言文学4班
授课内容:《沁园春·长沙》
参赛感悟:本次大赛极高地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从教学内容的选定到教学设计的撰写,再到最后比赛时的展示,在此期间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有哪些,同时通过观摩优秀同学的展示也让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此后我将继续提升自己的基本教学能力。
姓名:徐丽佳
班级:2023级汉语言文学2班
授课内容:《与妻书》
参赛感悟:参加此次院级师范生技能大赛,观摩了其他同学的精彩表现,我深感自身不足。此次我选择了《与妻书》这篇课文参赛,是因为林觉民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也驱使我将这份赤诚传递给学生。通过这次比赛,我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短板:文本解读浮于表面,缺乏深度剖析;教学设计存在要素缺失、环节衔接不畅等等。今后我将以此为鉴,深耕文本、打磨设计,努力提升教学水平,践行更优质的语文教学。
姓名:李艳玲
班级:2024级汉语言文学1班
授课内容:《声声慢》
参赛感悟:此次的师范生技能大赛我收获颇多。首先就是感到自己的心态有待提升。看到评委老师们和前面很厉害的同学不免感到紧张,结巴。其次,老师们的点评总结让我认识到了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教学设计的撰写,教学反思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去反思。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精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姓名:刘梦圆
班级:2024级汉语言文学4班
授课内容:《登高》
参赛感悟:本次试讲我以杜甫《登高》为文本核心,通过“意象解码”(急风、哀猿、落木、长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悲秋”与“家国愁”的双重情感,结合朗诵、情境想象与小组讨论,分析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我认识到诗歌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情感与生命的对话。作为师范生,我深刻体会到:唯有以“共情”为桥梁,才能让学生触摸到古典文学的温度;而教师自身的情感投入与文本解读能力,是点燃课堂生命力的关键。
文:张睿 尤璐璐
图:徐凤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