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应学院之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杜桂萍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明清戏曲如何接受杜甫及其诗歌》的讲座。讲座由冉耀斌教授主持,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等40余人参与了此次讲座。
杜桂萍教授指出杜甫书写在元明清戏曲创作领域中的上升态势与同时期诗歌领域的宗唐尊杜发展过程差相一致。杜教授从题材、文本与形象三方面系统阐述了戏曲创作中的杜甫书写。首先,她以杜甫生平行迹中的“长安十年”和“川中五年”为切入点,概括出戏曲作家最为青睐的三大重要节点:曲江游春、金门献赋、浣花溪生活,通过对《曲江春》《一斛珠》《诗中圣》等作品深入分析,点明作家根据个人旨趣所进行的书写指向多元且富于个性化。其次,在探讨戏曲文本对杜诗的艺术转化时,杜教授以《曲江》二首及《饮中八仙歌》为例,论述了戏曲作品借助“集杜”等方式促成戏曲文本诗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接受现象。再次,杜教授剖析了戏曲家重塑的杜甫形象,即“饮酒赋诗”的才子杜甫、官员杜甫与仙人杜甫,揭示其蕴含的时代寄托与隐喻。最后,杜教授重申戏曲尊杜与元明清时期诗歌宗唐的内在联系,强调复古思潮中俗文学所呈现的独具特色的杜诗学意义。
讲座互动环节,杜桂萍教授细致解答了现场同学的提问,与会师生受益匪浅。冉耀斌教授首先感谢了杜桂萍教授的精彩讲解,并对本次讲座内容作了简要总结:杜教授立足于文学史与社会时代史的双重视域,深入分析元明清时期杜甫题材的戏曲作品,系统揭示了戏曲作家对杜甫形象的阐述与再塑造,考察了戏曲文本对杜甫诗歌的艺术性转化。这种将戏曲研究同诗词研究有机结合的学术路径,既展现了杜教授渊博的学识素养和宏阔的学术视野,更为青年学子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启迪意义。
主讲人简介:
杜桂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代诗人别集丛刊》,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清初杂剧研究》《文献与文心:元明清文学论考》《清代杂剧叙录》《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杜桂萍卷》《文体形态、文人心态与文学生态——明清文学研究行思录》等,兼任中国俗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