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应学院邀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唐贤清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时空观》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洪帅教授主持,兰州大学文学院敏春芳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周玉秀、杨同军、王延模、任立、李三梅、王嘉宜老师,以及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三十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分为三部分。首先,唐贤清教授提出,古人早有论述汉语研究中的时空结合问题,明代陈第、清代顾炎武等学者强调汉语语音研究应注重时空视角,尤其是在语法研究中,除了关注时间上的演变,还应考虑空间上的地域差异。其次,强调时间因素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研究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探索时间因素的价值。同时,空间因素也不可忽视,不仅涉及方言差异,还应拓展到各大语系和区域差异。最后,唐教授指出,汉语历史语法研究应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以提高研究结论的有效性。他提倡“普方古民外”时空立体研究法,旨在打破单一视角,推动多元互证范式。随着大语言模型时代的到来,汉语语法研究应从“大语法观”走向“大语言观”,实现新的发展。
讲座互动环节,洪帅教授首先感谢了唐贤清教授的精彩讲解,并对本次讲座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同时,各位老师与同学就汉语副词研究、出土文献人名研究、人工智能大数据与语言学的结合等问题与唐贤清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讲座最后,与会嘉宾进行了合影留念,本次学术讲座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
唐贤清,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湖南省语言学会会长,《古汉语研究》主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重大项目2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7部,主编丛书2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