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重走陇原长征路,熔铸甘肃长征魂”实践团前往庆阳,追寻长征足迹,探访红色场馆,深刻体悟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汲取奋进力量。
2025年7月15日,实践团师生一行来到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纪念馆参观学习,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依次参观了“红色热土”“留守岁月”“军民生产”“陇东教育”“民主建设”“红色记忆”六大主题展区。
序厅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手书的鎏金大字:边区是模范的抗日根据地。浮雕墙上的战斗场景,生动还原了彭德怀、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陇东战役的历史画面。
从1937年进驻庆阳,三八五旅一边坚守“保卫边区、巩固后方”使命,开展军事训练、修筑防御工事;一边践行自力更生的理念,开荒种地、创办野战医院,通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突破困境,生动诠释了“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详实的史料,生动的讲述,充分展现了三八五旅“听党指挥、能打硬仗、扎根群众”的精神内核。
在“民主建设”展厅,师生通过参观,对马锡五在陕甘宁边区的审判方式及其所创造的司法模式有了深入的理解。马锡五能够深入群众、就地办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化解纠纷,开创了亲民爱民的司法先例,奠定了人民司法传统,并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
“三三制”政权建设即抗日民主政权的组成人员中,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它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理念的早期探索与生动实践,这一制度既保证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团结了各阶层的力量。实践队员王娜同学在参观后表示:“‘三三制’所体现的包容协作、求真务实精神,与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一脉相承。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在实践中传承长征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军民鱼水情”展区,再现了陕甘宁边区时期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场景。“陇东群众护理伤员”“八路军医务人员为老百姓治病”等画面,让大家看到了军民之间相互扶持、生死与共的真情。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老百姓把‘最后一尺布’‘最后一碗米’都献给了革命,这种信任与支持,正是中国共产党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父亲送儿去参军”“母亲送儿上战场”等场景,生动展现了陇东人民踊跃参军的热情。通过实物展品与历史照片,师生们切身体验到了革命年代军民同心、共克时艰的深厚情谊。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不仅深化了对陇东革命历史的认识,更对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有了深刻体悟,这堂生动的革命历史教育课,必将激励他们在新征程上赓续红色血脉、续写时代新篇!
撰稿:王娜、康盈岚
供图:刘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