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重走陇原长征路,熔铸甘肃长征魂”实践团追寻红色印记,深入了解陕甘宁边区红色政权建设的历史,走进河连湾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图一为实践团师生到达河连湾旧址合影 赫婉冰拍摄
河连湾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洪德乡河连湾村,是1936年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驻地,见证了土地革命时期红色政权建设的实践与革命精神的传承。
1936年西征战役期间,红一方面军解放环县后,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迅速在河连湾建立政权,将军事胜利转化为政治优势。“西征战役的胜利为政权建设开辟了空间,而政权建设的深化又巩固了军事成果。”实践团指导教师罗立桂老师在现场边看边讲解。如今,旧址展柜中保存的西征时期土地证、参军登记簿等文物,无声诉说着那段“枪杆子与笔杆子并举”的历史。实践团成员王焱坤在参观后表示:“西征战役不仅是一场军事胜利,更是一次政权建设的实践课。它让我们看到,红色政权的根基是在战火中与群众共同铸就的。”
图二为河连湾旧址内景 王焱坤拍摄
“这张小方桌是时任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马锡五的房东送给他的,是人民群众拥护红色政权的体现,见证了红色政权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讲解员陈老师指着这张小方桌这样说道。朱德总司令还为此写了一首打油诗“四川本是真四川,四川底下有一湾。里面包的重庆府,外边靠的火焰山。”如今,小方桌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其承载的红色政权为人民的执政理念,仍为新时代治理提供着历史借鉴。
图三为实践团成员参观马锡五的小方桌图片 刘枭拍摄
离开展馆,河连湾的黄土气息仍萦绕心间。这座革命遗址,见证了西征烽火中红色政权的扎根历程,更铭刻着“一切为了群众”的初心。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激励着实践团青年传承长征精神,在新时代征程中勇担使命、砥砺前行。
撰稿人:赫婉冰、王俊义、王焱坤
供图:刘枭、王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