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乡野:“华夏文明传承之岷县宝卷调研实践”圆满收官

发布者:文学院2发布时间:2025-07-20浏览次数:10

宝卷声声传古韵,薪火相传续文脉。近日,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华夏文明传承之岷县宝卷调研”实践团深入甘肃岷县,通过田野调查探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岷县宝卷承载的文化密码,为宝卷的活态传承与数字化保护注入当代大学生的力量。



713日,文学院“华夏文明传承之岷县宝卷调研”实践团在指导老师李妍的带领下,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岷县宝卷传承人裴陆平老师的妻弟王隆家与二郎山岷县宝卷非遗传承所中进行调研,考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岷县宝卷的活态念唱与传承现状。上午实践团考察并实录了《灵感观世音菩萨宝卷》的完整仪轨,学习了关于宝卷曲调的选择和结构等珍贵知识。下午转至二郎山传习所,采录了《观音菩萨劝善宝卷》与《伏魔宝卷》双卷念唱。调研中,团队深刻体会到:宝卷的生命力不在于宏大展演,而是植根于家庭聚会的念唱、日常饮食的相伴、邻里交流的浸润,这种融入生活肌理的虔敬与自然,正是古老智慧当代延续的鲜活注脚。



714日,实践团深入甘肃省岷县农村开展实地调研。上午实践团在村民李智忠、周俊红的带领下,深入岷县农家,对当地珍贵的宝卷文献展开了一场富有成效的调研与数字化抢救工作。本次调研实践团在两户村民家中发现、整理并数字化保存了数部珍贵的岷县宝卷原本。下午,实践团由李妍老师带领与当地宝卷研究专家张润平先生围绕岷县宝卷的文本存藏及活态传承等议题展开深度访谈。访谈中张润平先生结合数十年田野调查经验,不仅解答了实践团提出的学术问题,更提供了大量珍贵的一手研究资料。此次访谈为岷县宝卷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后续实践团将结合文献整理与田野调查,形成详实的研究报告,为推动宝卷文化的活态传承与数字化保护贡献学术力量。



715日上午,实践团再次拜访裴陆平老师。通过传承人对宝卷性质、内容体系的细致解读,成员们对宝卷这一民间文学形式的文化内涵获得了更为立体的认知。团队以音频实录与田野笔记为载体,完整记录下饱含乡音的念唱韵律与口述记忆。这些源自乡土的鲜活实践,恰是宝卷文化最本真的核心所在。

716日、17日,同学们对田野调查所得资料进行分整理,并作了四个视频,风别从宏观传、宝卷经念唱曲、宝卷方言等角度记录、岷县宝卷。

此次岷县宝卷田野调查,实践团通过几日沉浸式调研,不仅捕捉到了宝卷念唱的活态韵律、保存了珍贵文献,更以青年视角见证了非遗传承与乡土生活的共生关系。团队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推进调研成果的学术转化与数字化应用,让沉睡的文献活起来,让古老的智慧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为华夏文明的薪火相传贡献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