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促进语言普及与文化传播深度融合,7月19日,西北师范大学赴积石山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成员走进临夏州博物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此次活动是推普服务队与临夏州博物馆合作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为即将开展的普通话宣讲活动积累素材,创新推广形式。
推普服务队在临夏州博物馆
此次校馆合作聚焦“推普与文化并进”,临夏州博物馆为推普服务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支持,助力普通话宣讲走进校园。作为国家二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临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达4288件,涵盖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彩陶、石器、玉器及民族文物等,其《古陶神韵——马家窑文化彩陶展》等基本陈列,是展现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临夏州博物馆彩陶馆藏
推普服务队成员在讲解员引导下,重点参观了馆内彩陶展区。色彩斑斓的陶器、精美绝伦的纹饰及独特制作技艺,生动呈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这些彩陶作为史前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不仅是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更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为推普活动提供了鲜活的文化素材。“触摸到的是文物,感受到的是语言与文化的共生。”服务队成员梁咏琪表示,此次参观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承载着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推广普通话,既是语言普及,更是文化认同的构建。
推普服务队听讲解员讲解
值得一提的是,临夏市博物馆中还培养着一批小小“志愿者”,这些尚处在小学阶段的小朋友们,讲起临夏的千年历史却也信手拈来、滔滔不绝,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传承,历史的赓续。在此过程中,推普服务队的王娟同学也及时对小朋友们讲解时的仪态、技巧等基于自身经验给予了一定指导,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胜任这份职务,成为更加优秀的“小小讲解员”。
上左图为服务队队员王娟为“小讲解员”指导讲解方法,下图为服务队听“小讲解员”讲解
接下来双方将紧密合作,把临夏州博物馆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普通话教学,向学生普及普通话,同步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化素养,让推普工作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促进文化传承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