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推广政策,助力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7月19日,西北师范大学赴积石山县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与临夏市博物馆展开深度联动,围绕“推普服务队+博物馆进校园”系列宣讲活动推进筹备工作,通过“语言+文化”双轨模式,推动普通话普及与地方地质文化资源深度融合。
推普服务队在临夏市博物馆
双方聚焦两项核心筹备工作有序推进。在前期多轮协商基础上,合作方案得到进一步细化:博物馆立足当地地质文化特色,梳理出地质图文资料、古生物化石解说视频等特色资源,为宣讲活动提供素材支撑;推普服务队则针对性地将这些资源转化为适合学生理解的普通话宣讲脚本,力求让语言教学与地质文化浸润在校园同步落地。
临夏市博物馆馆藏
随后,推普服务队师生在讲解员带领下走进各展厅,开启沉浸式地质文化学习。博物馆馆藏的大量古动物化石尤为亮眼,各展厅系统介绍了地质公园基本概念、地球科普知识,以及临夏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自然生态、动植物资源、文化资源及发展历程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地跨黄土高原干旱区与青藏高原高寒阴湿区两大自然区,以白垩纪恐龙足印和晚新生代古动物群为突出代表,辅以晚新生代地层、北方丹霞地貌和黄河三峡景观,融合当地特色少数民族文化,是集地质、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综合型地质公园。随着讲解员的细致解说,服务队成员循着历史脉络,系统了解了临夏州千年间的地质环境变迁与生物群体演化。
推普服务队听讲解员讲解
此次临夏市博物馆之行,让推普服务队收获颇丰。接下来,服务队成员将更积极投入后续正式推普工作中,推动语言推广与文化传承形成良性互动,让更多青少年在学好普通话的同时,感受地质文化的魅力,滋养心灵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