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韩学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组和西北师范大学国学中心共同主办的韩学研究工作坊“今天如何研究《韩非子》”成功举办。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的当今国内法家研究专家齐聚西北师范大学,共同探讨当今《韩非子》研究的新视野与新路径。与会专家分别从法学史、思想史、政治学、哲学、文学、文献学等多重学科视角就《韩非子》研究与韩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展开深入讨论。活动同时吸引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北京物资学院、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学者和博士生共40余人参与其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力教授首先提出《韩非子》作为中外法律史研究都无法回避的重要典籍,时至今日并未获得相应的重视。他认为韩学研究应当重视学术史的梳理尤其是近百年来西学传入背景下《韩非子》阐释与研究的转向,海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也应充分关注;在文献整理与学术史梳理的基础上,今后的研究应当致力于多学科融合,特别要从政治学的角度探究《韩非子》在当时战国之末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建构出一套全新的政治学说。
兰州大学杨玲教授认为当今韩学研究要充分重视文献的重要性,只有运用传统训诂学的方法进行文本细读,韩学研究才能回答好“《韩非子》是什么?”“《韩非子》文本中有什么?《韩非子》想说什么?”等问题;还要做好两个“会通”,一是文、史、哲、政治学等多学科会通,二是经、史、子、集会通,从而尝试探索子学研究新范式。
云南大学何永军教授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强调,《韩非子》作为法治思想的本土资源,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体现;从韩非的人性论出发,可以推演出诸如自由、民主、平等等现代政治学基本理念。他还指出,研究韩学要合观其他诸子学说,深入思考韩非在与何人对话、《韩非子》是针对何事而发论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宋洪兵教授特别提出当前韩学研究应警惕“标准答案”和“田忌赛马”两种思维误区。他指出法具有两种功能:一是维护正义与公平的价值功能;二是维护统治与社会秩序的工具功能。我们不能用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去批判古代法家作为统治工具的法治,从而忽略掉法家维护正义与公平的价值层面。他还强调,当今《韩非子》研究要积极回应时代问题,要对时代现状与政治特征作出有效解释。
西北师范大学马世年教授提出当今《韩非子》研究要致力于建构韩学自主知识体系。他认为应从“文献—文本—学术史”三个维度展开,涵盖历代韩学文献叙录、古代韩学文献汇编、现代韩学文献萃编、韩学要籍丛编、《韩非子》文本深度整理、韩学史建构等多个层面。他同时介绍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韩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团队近年来在上述层面所作出的尝试与突破。
中国政法大学王威威教授则提出一种理解与研究《韩非子》的新视角,她认为应当回归生活经验,站在统治者或管理者的角度,才能对诸如“利”“名”“势”“术”等韩非思想关键词作出合理理解。
兰州大学王宏强老师提出要重视《韩非子》的知识构成和知识来源,即韩学之“源”的问题,包括三代知识与诸子百家在内的先秦学术都可作为韩非思想的知识上源;同时也应重视韩非思想的历史接受,如近代“新法家”的产生,即韩学之“流”的问题。
本次工作坊为当今韩学研究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与会专家总结当前韩学研究成就、深度探讨前沿问题,都以其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与深厚的学术造诣为开拓《韩非子》研究的新视野与新路径、建构韩学自主知识体系提出极富创新性与前瞻性的理念思路。同时,专家们一致认为,从法家与《韩非子》出发,深度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法治思想资源,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专家们还特别肯定西北师范大学在先秦诸子学与韩学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近年来,文学院的诸子学研究团队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韩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积极推动了西北师范大学中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