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切感悟东乡群众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的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深化主题教育成果,7月27日上午,西北师范大学赴东乡县唐汪镇推普服务队全体队员前往东乡县布楞沟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在重温红色历史中感悟初心使命,为后续推普工作注入精神动力。
图为: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布楞沟看望东乡族群众
图为:布塄沟村史馆
布楞沟红色教育基地位于东乡县高山乡北部干旱山区,核心场馆为布楞沟村史馆。村史馆由村民马麦志的老家改建而成,展厅面积242平方米,共分为“坚韧执着克六难”“苦干实干展新颜”“感恩奋进奔小康”3个主题展及东乡群众生产生活用具展示展区,通过照片、文字、视频、实物等形式,集中展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情景以及东乡群众精神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还有布楞沟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振兴、富民产业等方面的巨变,反映“爱党、爱国、感恩、奋进”的精神内核和东乡民俗文化。 东乡人民铭记党恩,振奋精神,迈上了脱贫小康的新征程。
图为:推普服务队成员合影留念
布楞沟村曾是东乡县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在党的关怀与扶持下,实现了从“苦瘠甲天下”到“换新颜”的蜕变,如今已成为展现脱贫攻坚成果、传承奋斗精神的红色教育阵地,而布塄沟也从“悬崖边”蝶变为“幸福庄”。队员们先后参观了布楞沟村史馆、感恩教育展厅等场所,通过珍贵的历史资料、实物展品以及现场亲身体验,详细了解了布楞沟村在党的领导下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当地群众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
“过去的布楞沟,山大坡陡、交通闭塞,吃水靠人背畜驮,日子过得紧巴巴。”村口的马大爷讲述着,“直到党的关怀如春风化雨般降临,从解决饮水难题到实施易地搬迁,从发展特色产业到改善人居环境,布楞沟一步步走出了贫困,迎来了新生。”推普队员们驻足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主题展区前,看着当年村民们用扁担挑水的场景复原模型,再对比如今家家户户通自来水的幸福画面,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好、总书记亲”的深刻内涵。
在实地调研和参访学习的过程中,队员们感悟颇深。当看到昔日尘土飞扬的土路变成宽敞整洁的硬化路,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换成错落有致的新居,大家深刻体会到“精准扶贫”战略的深远意义和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布楞沟的发展变迁,是党领导人民战胜贫困、走向幸福的生动教材,其中蕴含的“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与我们推普工作的初心高度契合。文学院刘志刚老师表示:“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更是发展的基石,希望同学们以此次参观为契机,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推普工作的动力,用规范语言助力当地群众拓宽发展之路,让青春在基层实践中绽放光彩。”队员马欣琦也说道:“布楞沟的变迁是一部鲜活的党史教材,让大家在直观感受中强化了责任担当。”
本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推普助力队的队员们深入东乡县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使队员们接受红色教育的熏陶,更激发了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接下来,队员们将带着这份感悟与动力,继续积极投身到唐汪镇的推普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担当。
文:娄萌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