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共同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第九届“两岸六校研究生国学论坛”在西北师范大学隆重开幕。来自两岸六所高校的60余名专家和研究生齐聚一堂,围绕国学经典与学术前沿展开深入讨论。
开幕式上,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世年教授代表学校致辞,他回溯了西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大学之间渊源深厚的历史关联,强调西北师范大学历来高度重视两岸学术交流,尤其是在研究生学术成长方面,学校积极搭建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合作平台,本次论坛正是西北师范大学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与弘扬、服务青年学子成长的重要实践。
台湾师范大学进修推广学院院长胡衍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全志教授、台湾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欣慧教授、南开大学杨传庆教授、台湾辅仁大赵世玮教授及台湾政治大学陈成文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本论坛自2011年开办以来,两岸青年学子借论坛切磋学术,以此开阔学术视野、夯实学术根基、激发学术创新,对于他们的学术发展和个人成长有颇多助益。与会学者希望论坛能持续办下去,继续为两岸学子的学术、文化交流提供良好的契机。
第九届“两岸六校研究生国学论坛”开幕式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浩教授指出,“两岸六校研究生国学论坛”自创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八届,逐渐成为两岸高校青年学子研习国学、交流思想的重要学术品牌,也成为促进两岸学子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的重要平台。
本届论坛共有来自两岸六校的50余名研究生提交论文,研究主题涵盖经典生成研究、道家思想与术数研究、出土文献研究、石刻与写本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研究、汉籍与汉学研究等,研究方向横跨古今中外,涵盖多个国学核心领域,体现出两岸六校的研究生既坚守传统,又勇于创新的学术眼光。
论坛分为8个分会场讨论,采用研究生互评与学者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参会研究生各抒己见,就学术问题展开论辩。担任点评的学者对研究生的研究选题、论证逻辑、材料运用乃至论文写作规范提出了中肯而宝贵的意见,有效提升了研究的深度与严谨性。
分组讨论
经过点评专家的推荐,论坛评选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优秀奖15名,通过表彰激励研究生在国学研究中继续潜心钻研、敢于探索、勇于创新。论坛邀请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世年教授、台湾师范大学胡衍南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全志教授、南开大学杨传庆教授为获奖研究生颁发证书。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世年教授为获得一等奖的同学颁发证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8月26日,与会师生前往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中华文明的历史遗存,从而加深对简牍文化和丝路文化的理解,有助于研究生将书斋中的学术探讨与实地的历史遗产相结合,在实地考察中拓展研究视野、强化学科交叉能力。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已连续3年举办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会议与活动,2023年主办“第十九届海峡两岸先秦两汉学术研讨会”,2024年主办第十四届“古韵新妍”海峡两岸古典诗词吟诵研讨会,及本届“两岸六校研究生国学论坛”,体现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对于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文化沟通的高度重视。这些活动的举办,成为海峡两岸交流思想、同情共感的桥梁,对于增强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情感,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