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中文讲堂·名家讲坛丨李建军:守成的意义:重估吴宓与古典主义

发布者:文学院2发布时间:2025-09-23浏览次数:11

2025918晚,应学院之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李建军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守成的意义:重估吴宓与古典主义》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徐晓军教授主持,传媒学院杨光祖教授、文学院杨天豪副教授、沈文秀副教授,以及硕博士生8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李建军教授在中西比较的视野下强调了古典主义文化的重要价值,认为古典主义文化不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和精神支柱。他指出,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当时的中国学界出现了对传统文化全面否定的现象,导致了中国文化传承的断裂。李建军教授认为,这种激进的文化态度忽略了古典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一种缺乏成熟意识的表现;真正的文化进步都是建立在对传统的理解和吸收之上,而不是简单的推翻和重建。



李建军教授认为中国近代学者、国学大师吴宓就认识到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优秀的古典文化能够以更具传承性的良性方式发展出现代文明。如果失去传统文化滋养和传统伦理的规约,现代人的生活就会陷入文化虚无主义的旋涡,精神秩序就会陷入混乱状态。最后,李建军教授强调,文化本位主义并非封闭守旧,而是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的人文主义守成、守正才能更好地传承、前行与创新。李建军教认为,在当下同学们应尊重优秀的文化传统认同祖先创造的文化,积极地向古典主义文化学习。


 

 在互动环节,李建军教授与各位老师进行讨论交流并细致解答了现场同学的提问,令与会师生受益匪浅。徐晓军教授对李建军教授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做了简要总结:李建军教授从中西比较视角重读吴宓与古典主义,为重新审视本土文化的传承路径提供了重要启发,对培养继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具有深远意义。部分学者在崇尚西方进步文化时,往往忽略了西方对自身传统文化根基的尊重与坚守,这值得所有文艺工作者反思。



 

主讲人简介:

李建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编委。曾任《文学评论》副主编和文学所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期刊发表大量理论及批评文章。有专著及论文集《小说修辞研究》《时代及其文学的敌人》《必要的反对》《小说的纪律——基本理念与当代经验》《文学的态度》《文学还能更好些吗》《大文学与中国格调》《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超越消极写作》《重估俄苏文学》《路遥的哈姆雷特与莎士比亚》《文学的整数》等。曾获“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首届“勤英文学奖·青年学术奖”及第四届当代中国文学优秀批评家奖等多种文学奖项。